《三国演义》第五回说道,曹操矫诏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共聚集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跟随北地太守公孙瓒前往会盟,之后就发生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然而真实历史上,矫诏得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公孙瓒也没有参与讨伐董卓,那么刘备到底有没有参加讨董联军呢?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英雄记》

《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参与讨董联军,但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中却有相关记载,说的是汉灵帝末年,刘备曾经在京师洛阳,后来与曹操一起回到沛国,招募兵马。
正好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刘备于是起兵跟从讨伐董卓。照这个说法,刘备是参加了讨董联军的,而且跟随的是曹操。
但其实这段记载是否可信,是值得推敲的,我们需要结合刘备的履历,来进行分析。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四岁的刘备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而后又于188年参与镇压张纯叛乱的战斗,以前后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后来朝廷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怀恨在心,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下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三国志·先主传》
怒鞭督邮之后,刘备应该是逃到了洛阳,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后来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不久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于是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
《英雄记》中所提刘备与曹操到沛国募兵,就是在高唐县被攻破后的事情。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下密县属青州北海郡,高唐县属青州平原郡,都是在今山东省境内。刘备投奔公孙瓒后,先后曾担任平原县令,后又任平原国相,兜兜转转其实都在这些地方转悠。
然而,根据曹操的履历来看,他其实并没有到沛国募兵。189年董卓入京,专权跋扈,袁绍、曹操等人纷纷逃出洛阳。曹操并没有回到沛国,而是在兖州陈留郡开始招兵买马,在张邈、卫兹等人的帮助下招募了一支军队,并以此为凭借参加讨董联军。
另外,《英雄记》的记载有点莫名其妙,曹操在讨董之前,一直在洛阳担任典军校尉,不应该回沛国“募召合众”,所以刘备跟随曹操回沛国也就显得不太可信。而且如果刘备真的参加讨董联军,陈寿《三国志》大概率不会遗漏。
关东联军起兵讨董,是190年正月,结合刘备投奔公孙瓒的时间来看,他是在高唐县被起义军攻破后,直接北上幽州投奔公孙瓒。因此从时间来说,刘备也没有参加讨董联军的可能性。从地图上看,如果刘备跟随曹操讨董卓,那么需要绕过洛阳南下兖州,也不太可能。
综上所述,个人以为刘备并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因为投奔公孙瓒之后,他就参与镇压北上的青州黄巾军,然后就卷入了袁绍和公孙瓒的争夺战,先后担任平原县令、平原国相。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卢弼《三国志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