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安顺市首届屯堡花灯戏展演在西秀区旧州镇甘棠堡村启幕。本次展演是我市对屯堡花灯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首场演出,经典传统剧目《蟒蛇记》精彩亮相,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的非遗盛宴。
屯堡花灯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贵州西路花灯范畴,也是屯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起源于明代,表演风格诙谐雅致,常穿插趣味笑料,叙事与抒情相融合,以民间故事为载体传递生活百态。
“选择《蟒蛇记》作为开幕剧目,不仅因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价值,更可直观体现我们在花灯抢救与推广方面取得的实效。”贵州屯堡文化研究学会会员、安顺屯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发猛介绍,此前,屯堡花灯曾面临传承断层、濒临失传的困境。今年8月我市组织专家学者启动专项抢救工程,通过系统摸排和群众参与,成功复苏十支代表性花灯戏队伍,为这一非遗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甘棠堡村花灯队表演的《蟒蛇记》源于宋朝仁宗年间,讲述了张氏一家因继母构陷而兄弟离散,最终善恶有报、阖家团圆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深刻彰显孝道与善恶伦理,融合“行程调”“悲调”“莲花落”等屯堡花灯特色唱腔,艺术表现力丰富,寓意深远。
13岁的小男孩舒有雷在剧中反串“银女”一角,成为演出中的一大亮点。“之前看过一次花灯戏,跟着剧情就入了迷。前段时间村里花灯队招募小演员,我立刻报了名,就想为传承家乡文化出份力。”孩子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屯堡花灯在年轻一代中扎根的希望。
台上,演员全情投入,将角色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看得入神,不时为精彩剧情鼓掌。来自平坝区天龙镇二官村屯堡花灯文艺队的队长肖成康,虽已78岁高龄,却精神矍铄,他说:“能受邀来看这场展演,特别开心。这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让我们的花灯戏越‘玩’越出彩,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更大的舞台,让屯堡花灯被更多人看见、喜欢。”肖成康所在的文艺队注重创新,常将本地文化、政策与百姓生活日常融入戏中,让花灯戏更贴近生活、深入人心。
据了解,展演后续还将走进平坝区、西秀区多个屯堡村寨,让花灯戏回归文化发源地、走进百姓生活,既为村民送上文化盛宴,也为年轻一代了解本土文化搭建桥梁,进一步激活非遗传承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安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