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回望历史深处
中交人以血肉之躯
筑起抗战“生命线”
捍卫祖国山河
今天
让我们沿着烽火中的工程丰碑
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
广西丹竹机场
见证抗战时期中国首支伞兵队的辉煌
广西丹竹机场旧址
1943年3月,随着抗战局势发展,广西丹竹机场开工建设。该机场由四航局一公司前身之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第九工程处承建,旨在打造节制广东、广西两地日军袭击以及远赴太平洋战区作战的基地,是近万名建设者仅用半年多的时间抢建出来的一个军用机场。
丹竹机场位于广西平南县丹竹镇东北1.5公里处,总面积166.17公顷。这座简易军用机场主要包括跑道、滑行道、机窝、停机坪、指挥台、油库、弹药库和16座飞机堡,以及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宿舍等。机场建造全部就地取材,由人力和手工工具完成。飞行跑道和滑行跑道的基础,在人工拉动石头碾子压实后,由厚约30厘米的鹅卵石、30厘米的水泥相继铺垫而成。
当年10月,在机场建成竣工之时,日军已占领广东大部。丹竹机场便成为华南地区最前沿的对日作战空军基地以及当时桂东南布局的临时起降点之一,担负起保卫两广上空、牵制日本空军补给线、协同盟军海上作战的重担。30多架战斗机在此起降,中国首支伞兵队也在此应运而生。
四川绵阳、简阳军用机场
有力支援对日空战需要
四川简阳平泉机场建设场景
抗战期间,日军飞机频繁空袭四川,在成都附近建设大型军用机场迫在眉睫。1943年,为配合盟军的重大战略实施,四川绵阳军用机场的建设被提上日程。在完成广西丹竹机场的修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第九工程处改称为“第25工程处”,原班人马分赴四川绵阳、简阳两地,参与绵阳塘汛机场(时称中国空军29站飞机场)和简阳平泉机场的扩建与维修工程。
绵阳塘汛机场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300米,修建过程中征集了1.5万民工,日夜不停地抢修。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冷,又无机械施工,全靠肩挑背扛,但建设者们抗日情绪高昂,为抢修塘汛机场流汗出力,不畏艰苦,日夜奋战。在3个月的全力抢修下,机场按期竣工。
简阳平泉机场占地面积约2000亩,由第25工程处和调集的1.5万名劳务工人共同修建而成。要在短期内完成这样巨大的工事,劳作量极大,施工期间死伤接连不断。经过两个月的全力抢建,简阳平泉机场竣工,有力地支援了对日空战。
滇缅公路
抗战输血大动脉
滇缅公路通车
1942年,日本占领了缅甸大部分国土,也切断了滇缅公路,使抗战中的中国处在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为扭转战局,1943年2月,中、英、美三国决议修建中印公路和新的滇缅公路,形成一条连接中国与盟国的新国际通道。
1944年冬,滇缅公路保密公路工程处第二工程处(四航局一公司前身之一),开赴缅甸北部,负责滇缅公路国外段中37号国界桩至密支那段的测绘和施工。工程处下设8个测量队,2个月就完成国外段的测量任务。测量任务完成后,改为8个施工段,有固定员工约800人,又从云南保山、腾冲等地征调民工约6000人进行全路段工程施工。
工程处负责的路段,要经过大片原始森林,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雨季期间,建设者整天身上都湿淋淋的,晚上睡在竹制的小屋里和丛林的吊床上,加之粮食缺乏,建设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但建设者们迎难而上,29天内抢通了一条长137公里、穿越原始森林的道路,使抗日物资车队顺利通过;4个月时间内打通367公里长的复杂线路,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的工作,开创了中国人在境外筑路之先河。从此,自云南昆明经缅甸密支那至印度雷多的军事供给线全部打通,对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交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