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底,昆明军区14军打响两山轮战的第一枪,仅用三天时间就收复老山和松毛岭地区,取得了开战后的首次大捷。
然而,胜利的背后是烈士们的英勇付出,中越双方在此战中大规模使用炮火,导致双方参战部队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经过战后统计,越军至少伤亡了500人,我军参战部队的伤亡则超过170人,其中就包括广为人知的烈士赵占英。
赵占英是土生土长的云南嵩明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曾在公社农机站当过学徒工。
赵占英19岁时,放弃了公社农机站的工作,怀着参军报国的理想投身军队,没想到在两年之后被派往老山前线。
老山战役中,赵占英所在的连队负责执行穿插任务,也就是在我军炮火攻击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夺取敌军的阵地。
赵占英跟随部队冲锋的过程中,不幸被越军炮火击中,双腿都被炸碎,年仅21岁的赵占英就这样牺牲在了冲锋的路上。
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将赵占英的遗体火化,葬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中,军区派人将赵占英牺牲的消息送到了崇明。
赵母听闻噩耗,当场为痛失爱子放声大哭,邻里乡亲无不为之同情,却无法给予赵母任何帮助,只能出言安慰。
赵占英牺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赵母始终沉浸在痛苦之中,难以同自己达成和解,最终下定决心要去麻栗坡祭奠爱子。
麻栗坡距离崇明并不远,两地仅相隔四百多公里,可是这四百多公里的路程,竟然成了赵母无法逾越的鸿沟。
当时,国内的各项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与烈士相关的抚恤政策还没有落实,许多烈士家属都未能获得应有的待遇。
赵家本就一贫如洗,日常生计都是一项难题,赵母根本拿不出前往麻栗坡的路费,邻居们建议赵母向政府申请路费,毕竟赵占英是为国牺牲的烈士,政府应该给予赵母一定的补贴。
赵母向当地政府说明情况后,政府给予的回复是“没有钱”,这并非是当地政府有意托辞,而是客观事实。
彼时国内刚改革开放不久,全国各地政府都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赵母多次向当地政府申请资金,却始终得不到批复。
既然不能前往麻栗坡,那就在家中祭奠爱子,每年的清明节,赵母都会朝麻栗坡的方向祭拜,希望爱子的英灵能够安息。
久而久之,赵家母子的感人故事就传开了,崇明民政局领导得知情况后,决定筹集资金帮助赵母,由是成就了一段感人的佳话。
2004年,在赵占英牺牲的20年后,赵母终于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爱子的坟墓。
那一刻,赵母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悲痛,抱着爱子的墓碑大哭起来,同行的记者深受触动,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这次祭奠之旅结束后,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赵家母子的事迹,社会人士纷纷送来温暖,组织上也批准赵母享受烈士亲属的待遇。
赵母利用这些资助,又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爱子,每次去都要抚摸爱子的墓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