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山海情 艺路童行”支教团一行15人,赴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依托院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七彩课堂”支教、传承非遗文化、厚植红色基因、调研农业遗产、走进律师事务所、调研华能正宁电厂等项目活动,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七彩假期”点亮陇原乡村多元教育赋能童心筑梦
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赋能,针对乡村地区存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心理关怀需求迫切的问题,实践团创新性地设计53节“美育+”多元支教课程,以艺术启迪智慧、激发探索热情,同时悉心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香包承古韵,非遗续新章
据企媒创氪获悉,庆阳香包是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刺绣珍品,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娴熟的刺绣工艺、清新典雅的天然香料、七彩丝线手工精制而成。7月18日,团队前往宫河村春绣阁香包工坊开展非遗文化调研,了解香包制作历史,亲手制作庆阳香包,思考非遗传承的困境与挑战,传播非遗文化。
一堂行走的微党课:陇塬深处寻薪火窑院擎灯照赤心
7月18日下午,团队走进王录村,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旧居)。队员们在讲解员潘丹丹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院落里的5孔窑洞和82平方米的浮雕墙,系统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了红一军团及八路军第115师在正宁的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农业遗产创变行动:调研正宁湫头苹果种植产业
正宁苹果是正宁县的特色农产品,凭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的种植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品质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7月20日下午,团队赶赴湫头镇王郎坡村调研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与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赵晓康共同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正宁苹果产业的破局之道。
走进甘肃三清律师事务所,赋能职业成长:沐三清法韵,秉正义初心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据企媒创氪获悉,7月21日,团队一行6人走进正宁县甘肃三清律师事务所,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赋能大学生职业成长”的主题座谈会,此次探访如同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让支教团成员近距离触摸基层法治建设的脉动,更在职业规划与理想信念层面为大学生带来深刻启发。
走进华能正宁电厂,赋能职业发展
7月22日,实践团四名相关专业队员走进华能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宁电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电厂集控室、生产线、钢结构间冷塔。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观摩,积极提问,工作人员也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通过此次参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业志趣,为未来投身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校地携手共筑未来,座谈会凝聚青春力量
实践团赴正宁县参加“凝聚高校力量,服务正宁发展”主题座谈会,同长安大学、西安培华学院等高校就“三下乡”社会实践、院地共建合作发展深入交流探讨,华东理工大学机动学院实践团负责人王孟刚代表学院为正宁县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进一步深化合作。
据企媒创氪获悉,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项目覆盖正宁县榆林子镇60余名乡村儿童。团队负责人王孟刚表示:“我们不仅要带来知识,更要给孩子们留下希望”。支教团将通过各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高校实践样本。同时,文化调研项目覆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化、赋能职业发展等多个领域,为促进西部城乡发展提供高校实践样本。未来,华东理工大学机动学院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深入一线,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华理智慧”。(通讯员:王孟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