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邻居王哥看房,他手里攥着一笔多年攒下的积蓄,够付一套两居室的全款,可售楼处顾问一提“贷款30年”,他就犯了难:“我总觉得欠钱心里不踏实,一次付清多省心;但我儿子说,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贷款留着钱干点别的更划算。”其实不光王哥,身边不少人买房时都卡在这一步——有人觉得“无债一身轻”是硬道理,有人觉得“用银行的钱赚自己的钱”更聪明。
可很少有人算过,这两种选择放在十年时间里,差距会大到让人惊讶。今天咱们就拿着国家统计局、央行的官方数据,结合这些年的房贷政策,好好捋捋这事儿,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先算笔明白账:十年后,两种方式的“钱袋子”差多少?
咱们拿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举例(这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常见房价,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均价约1.1万/平,100万能买套近90平的),分别按“一次付清”和“贷款30年”算,十年后到底差在哪。
先看“一次付清”:十年后房子是你的,但钱“冻”在了房里
如果一次付清100万,房子直接过户,不用还月供。十年后,房子值多少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24年这十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从6324元/平涨到1.1万/平,涨幅约74%(年均约6.4%)。假设未来十年涨幅差不多,这套100万的房子十年后能涨到174万。
但这笔钱的“机会成本”得算进去:如果没把100万全砸在房子上,留着钱能干啥?央行2023年发布的《居民资产配置报告》里说,近十年居民理财平均收益率约4%(比如银行大额存单、国债这些低风险产品)。要是当初没全款,拿70万贷款(按首付30%算),剩下70万拿去理财,十年后连本带利约70万×(1+4%)¹⁰≈103万。可一次付清的话,这103万的收益就没了——相当于十年里,“省心”的代价是少赚了几十万。
还有个绕不开的是“通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上涨2.1%,简单说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十年前100块能买的东西,现在得花123块。一次付清的100万,十年后实际购买力只剩约81万(100万÷1.23),相当于“藏在房子里的钱”悄悄缩水了近20万。
再看“贷款30年”:十年后,“欠钱”反而可能更有钱?
还是这套100万的房子,按首付30%算,贷款70万,30年等额本息。利率按央行2023年10月调整的5年期以上LPR(3.45%)算,月供约3040元(用央行官网房贷计算器算的,误差不超过10块)。
十年后,你付了多少?总月供3040×120=36.48万,其中本金约18.7万(银行还款明细里,前期利息多本金少,十年后剩余本金约51.3万)。这时候房子涨到174万,你的“净资产”是174万-51.3万=122.7万。
更关键的是“手里剩下的钱”:当初没全款,你手里留了70万(假设没乱花,拿一半35万理财,另一半应急)。35万按年均4%收益算,十年后约51.8万。加上十年里你每月还月供3040元,假设这十年收入年均涨5%(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城镇职工工资年均增速5.2%),月供压力会越来越小——十年后你的月薪可能比现在高不少,3000多的月供基本不影响生活。
这么算下来,“贷款30年”的十年后,你手里有房子(净资产122.7万)+ 理财51.8万,总财富约174.5万;而“一次付清”的十年后,只有房子174万,还没算理财收益和通胀缩水——里外里差了小几十万,这还没算如果把钱投在更灵活的地方(比如自己做生意、买国债),收益可能更高。
政策和现实:这两个“官方信号”,很多人没注意
其实两种选择的差距,早藏在国家的政策和经济数据里,只是很多人没细琢磨。
一个是“房贷利率的‘福利’”。央行从2019年开始推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到2023年10月,5年期以上LPR已经从4.85%降到3.45%,创了近20年新低。而且政策明确“首套房贷款利率可下浮20个基点”(央行2022年5月《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比如你买首套房,利率可能低到3.25%。这意味着“借钱成本”比十年前低了不少——十年前房贷利率普遍在6%以上,现在贷70万30年,总利息比十年前少还近40万,贷款的“划算度”其实在提高。
另一个是“居民资产的‘流动性’”。国家统计局2024年《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里说,我国居民家庭资产中,房产占比达62%,但现金、理财等“流动资产”只占13%。很多人一次付清买房后,手里没闲钱,遇到急事(比如家人看病、孩子上学)只能抵押房子,反而麻烦。而贷款买房的人,手里留着钱,既能应对突发情况,也能抓住机会——比如前几年疫情后,不少人用手里的钱抄底买了理财,收益率一度超过5%,这就是“流动性”的好处。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贷款:这两种情况,一次付清更明智
当然,也不是说贷款30年就一定对,这两种情况里,一次付清反而是更聪明的选择。
一种是“年龄偏大,抗风险能力弱”。比如像我姑父,今年58岁,马上要退休了,他买房时就选了全款。因为贷款30年的话,他退休后收入下降,月供压力会变大;而且老年人对理财不熟,留着钱也容易被骗,不如一次付清踏实。银保监会2023年也提过,“对60岁以上借款人,房贷年限一般不超过退休后5年”,其实也是在提醒这类人群别盲目贷款。
另一种是“手里钱太多,没好的投资渠道”。如果手里的钱除了存银行定期(现在一年期定存利率才1.5%),没别的稳妥去处,那一次付清也划算。比如我同学家是做实业的,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他说“把钱放银行利息还不够抵通胀,不如全款买房,至少房子能保值”——这种情况下,“把钱变成实物资产”反而比让它在银行缩水强。
结语:没有绝对对错,只看“适合不适合”
其实十年后的差距,根本不在“付没付清”,而在“钱有没有被合理利用”。如果手里的钱能找到比房贷利率高的稳妥投资,能承受“每月还钱”的压力,贷款30年大概率更划算——毕竟十年后,你可能既有房子,又有灵活的资金;但如果实在受不了“欠钱”的感觉,或者手里的钱没地方去,一次付清换个踏实,也没毛病。
王哥最后选了“首付50%,贷款20年”——既没把钱全砸进去,又缩短了还款年限,心里踏实不少。说到底,买房是大事,别听别人说“必须怎样”,结合自己的钱袋子、年龄、抗风险能力算清楚,才不会十年后后悔“当初选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