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安远镇柳树沟村高原夏菜基地。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初秋时节的天祝大地,天高气爽,万物丰盈。在打柴沟、抓喜秀龙、安远等乡镇,遍布田畦的红笋、长寿豆等高原蔬菜迎来采收高峰期。
近日,记者走进天祝县安远镇柳树沟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集中连片的菜地随着地势抬升呈梯田分布,一望无际,蔚为壮观。豆田里,一排排豆蔓整齐排列,藤蔓上挂满了鲜嫩翠绿的长寿豆,村民裴承义带领务工人员穿梭在田垄间采摘,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带动我们增收的主要产业,我们这里的蔬菜自然生长周期长,甜度、脆度好,不愁销路。今年我家种了5亩长寿豆,正在进行第三茬采摘,一共能采四茬。”裴承义告诉记者,今年的高原夏菜长势好于往年,预计今年仅高原夏菜收入能超过5万元。
地处乌鞘岭脚下的这片山区耕地,曾是“靠天吃饭”的典型,气候冷凉、无霜期短,过去种青稞亩均收入不到800元,如今种植高原夏菜却能亩产8000元以上。这里15摄氏度到22摄氏度的昼夜温差为豆类生长提供了黄金条件,白天阳光充足促进光合作用,夜晚低温抑制病虫害,产出的豆角纤维少、色泽亮,状如翡翠。
村民在采摘长寿豆。
最近一段时间,村里各家各户的高原夏菜进入集中采收期,用工量猛增,吸引了古浪县土门镇、凉州区黄羊镇的村民前来务工。“在这里摘豆子,一天下来能挣140元,我已经在这里干了快10天了。”来自古浪县土门镇的村民杨玉秀干活很麻利,摘满一筐后快速倒入袋中,再装到三轮车上……
在200多米外的高原夏菜收购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裴承义送来的新鲜长寿豆卖了702元。
已经在安远镇收购高原夏菜7年的周宇和柳树沟村的村民非常熟络,大家都乐意将刚采摘的新鲜菜卖给他。记者看到,周宇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每天的收购数据,在每次收购工作完成后,他都是现场转账,及时支付货款。
村民在高原夏菜收购点卖豆子。
天祝县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气候凉爽,是高原夏菜的理想产区。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将高原夏菜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力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四篇文章,聚力打造高原夏菜1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化布局、精深化加工、科技化引领、品牌化营销,全面推进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天祝县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核心产地之一,拥有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和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食荚豌豆标准化基地。同时,建成了26座保鲜库,储藏能力达6.5万吨,年吞吐量40万吨,形成了“企业连市场、合作社带农户”的模式,推动高原夏菜生产、加工、仓储、运销等各环节有序衔接。
工人在分拣长寿豆。
在天祝县打柴沟镇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运输蔬菜的车辆进出不断。上百名工人在各自的加工区域里忙碌,经过卸货、搬运、分拣、包装等工序,一筐筐、一箱箱经过筛选的高原夏菜整齐堆码在冷库中,6小时至8小时后,这些蔬菜将通过冷链运输车第一时间运往全国各地,让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新鲜、绿色的高原夏菜。
天祝康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琨指着几辆整装待发的大货车说,眼下正值天祝县高原夏菜收购旺季,合作社每天收购的莴笋、荷兰豆、长寿豆等高原夏菜800多吨,日处理净菜1200吨,主要销往上海、长沙、武汉、深圳、杭州等地。
“2019年8月,天祝县被国家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高原夏菜之乡’称号,目前已取得高原夏菜绿色食品认证27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的55.4%。”天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耀说,今年,天祝县持续推动高原夏菜产业提质增效,全县高原夏菜种植规模超过18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4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超过12亿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长寿豆长势喜人。
储藏在冷库中的高原夏菜。
工人在分拣高原夏菜。
拉运高原夏菜的货车。
本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