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为什么现在选择单身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难道异性相吸的宇宙规律失灵了?”
2025年的中国互联网,每隔几天就会爆发一场“性别大战”。
从大连理工到胖猫事件,从浪浪山到杨笠争议,热搜榜上不再是明星绯闻,取而代之的是一长串社会性别关键词。
每回争议出现,网络平台秒变战场,男女统统被拉下场,吵到最后甚至能波及祖宗十八代。
现象透视,数字背后的对立现实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502万。
这个数字曾经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媒体惊呼“光棍危机”,社会学家忧心忡忡。
然而五年过去,这个差距奇迹般地缩小到了2990万。2025年的性别比104.34:100,创下了近十年来最接近平衡的状态。
但数字的平衡并不意味着关系的和谐。结婚登记数量正在断崖式下跌:2013年1376万对的历史高峰,到2024年只剩下610.6万对,创下40年新低。
多重机制,交织而成的对立温床
男女对立思维并非人类本能,而是社会结构、文化规训与个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传统性别观念在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数千年的父权制文化塑造了“男强女弱”的集体潜意识,男性被视为“权力掌控者”,而女性则被框定在“附属者”角色中。
这种文化惯性不仅体现在家庭分工中,更渗透于职场晋升、财产继承等社会制度设计里。
职场中女性追求事业可能被误解为“不顾家”,男性表达脆弱则被嘲讽为“不够男人”。这种错位加剧了彼此的认知偏差。
尽管现代文明已大幅消解此类观念,但其残余仍通过代际传递、媒体叙事等方式悄然影响两性认知。
日韩镜鉴,前车之覆的警示
性别对立并非中国特有现象。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和韩国早已经历了类似的历程,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八十年代经济大爆发时,本来男女机会均等,大好时代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女权思潮也迎来高涨时刻,那时的日本女性,宣称一个人应该同时拥有4个男朋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有跑腿的、有专门负责买单的、有买礼物的、以及所谓的“本命”。
再后来,日本女性在女权思想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总结来说就是“不需要男人了”,这就挺有意思,从“为我服务”到“你都不配为我服务”,这步子跨的还真不小。
与此同时,社会分层加速,普通男人便陷入自我贬低的死胡同。
等到泡沫经济破裂,女权诉求失去了买单人,女性首当其冲被“洗牌”,而男人扛不住压力索性主动“躺平”,场面只剩尴尬。
韩国则展现了更为牛笔的版本。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开始威胁到韩国的支柱产业,再加上2008年经济危机,于是韩国市场也开始出现大规模内卷,其中就包括男女互卷。
一些极端女权开始出现并且占了上风,甚至喊出“堕胎男婴”“性别灭绝”这种离谱口号,那个最出名的手势在座的各位肯定知道吧,来,比出来……
但韩国男性和日本男性躺平还不一样,他们抱着你搞我,我TM必搞你的心态,直接硬刚+对轰,简单来说,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政治正确打政治正确。
举几个例子,你不是说男女平等吗?行,吃饭买单全部AA,我多花一分你都是性别歧视;综艺节目里不能开女性玩笑,你敢开男性玩笑一个试试?
最奇葩的就是,女性表示男性给我发短信就是骚扰,好,那就都TM别发。于是出现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么几波操作下来,女性发现身边没舔狗了……
反正后边还有一系列的奇葩操作,但今天就不再这里再多占篇幅了,想看下边留言,之后找一篇咱们专门聊聊。
反正总之就是,男女彻底断联,谁也不理谁,生育率直接躺在全球谷底。
利益链条,闷声发大财的推手
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是:现在的男人觉得跟女人结婚不值,女人也认为跟男人结婚吃亏。
那么根据能量守恒,总得有人赚了吧?
不可否认的是,必然有那么一些人,肯定是喜闻乐见大家因为男女对立掐架的。
要知道当下性别对立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情绪变现产业。
有人专门塑造各种人设,故意说极端的话,发仇视对方的内容,挑动情绪引流:骂男人的,吸引女人关注;骂女人的,吸引男人关注。
比如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就放大了个别极端案例,并通过标签化、情绪化表达激化对立。算法推荐更倾向于推送争议性内容,导致人们更容易看到性别矛盾的负面案例,形成“信息茧房”。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本应是信息共享、思想碰撞的乐园,却沦为男女对立的“扩音器”与“战场”
情感博主为博眼球,炮制极端两性内容,片面故事充斥网络,评论区瞬间分裂成男女“阵营”,相互攻讦、宣泄情绪。
关注度来了,就能带货、开课程,赚得盆满钵满。平台也在推波助澜,因为吵架对立的内容大家更关注,更容易煽动情绪产生爆款。
流量上去了,广告收入就多了,至于社会会不会因此撕裂,他们才不管呢。
但网络上的性别战争很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它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情绪生意。博主收获流量,平台赚取广告费,商家卖出商品。
唯有被留在战场上的普通男女,还在互相攻击,却不知道那些挑起战争的人,早已端着水晶杯,笑着离场。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