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入职场时,邻座的老陈总爱拍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要多做事,吃亏是福。”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亮,仿佛工作是一场神圣的仪式。于是我真的信了,加班加点,包揽各种“分外之事”,从修打印机到替同事写报告。直到某个深夜,我独自对着电脑屏幕修改一份与我毫不相关的PPT时,突然想起老陈——他正在朋友圈晒着全家出游的照片。
那一刻我明白了,职场中第一个需要警惕的,往往是那些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的人。
![]()
老陈后来升了职,据说是因为“善于培养新人”。而我收获了一副近视加深的眼镜和永远调不好的生物钟。这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水,它从不拒绝雨水的汇入,但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超过水位线就会淹没堤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工作需要我们流动,需要我们灌溉,但不需要我们泛滥。
![]()
公司里有个姑娘叫小琳,性格开朗,很快就和各部门打成一片。她最喜欢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中午吃饭总是热热闹闹一群人去。直到部门重组,那些人突然变成了不同的“阵营”。小琳因为知道太多人的“秘密”,被各方试探拉拢,最后因为无意中透露了某个信息,成了众矢之的。
她离职那天对我说:“原来职场真的没有朋友,只有暂时利益一致的同行者。”她的眼神让我想起被过度采摘的果树,慷慨地给出了所有果实,最后连叶子都被摘走了。
![]()
最让我触动的还是看到部门主管被高层批评后的表现。那天他从玻璃会议室出来,面色铁青。我们都低头假装忙碌,以为他会大发雷霆。谁知他只是平静地回到工位,喝了口茶,继续审核文件。下班时照样和我们说“明天见”,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后来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批评是针对工作的,不是针对我这个人。如果把工作的刀剑都往心里接,早就千疮百孔了。”
![]()
这些年来,我渐渐学会了在职场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沉浸”——认真但不较真,投入但不陷入。我开始明白:
工作就像划船,你可以用力划桨,但不必把整条河都扛在肩上。分内之事是桨,分外之事是水,划桨的人不需要把河水也一并划动。
同事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也许会同舟共济一段,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你可以和他们友好相处,分享船上的时光,但不必指望所有人都和你驶向同一个港湾。
领导的态度是风,有时顺风,有时逆风。聪明的船夫会调整船帆,但不会因为风向改变就扔掉自己的舵。
![]()
现在,我依然会认真完成每项工作,但不会让工作完成我。下班铃声响起时,我能从容地关闭电脑,就像河流从容地流向大海——它承担着运输的责任,但从不为任何一艘船停留。
![]()
这条叫做职场的河流,我们都在其中航行。清醒的人不是不投入,而是知道该在哪里筑堤,在哪里疏浚,在哪里保持深沉的流动。他们明白:最好的航行,是既不被河水淹没,也不至于搁浅在岸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