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9月1日至11月30日为过渡期。
新国标聚焦“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交通事故风险”,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塑料占比、电机性能、智能监测等近200个重要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安全化、智能化、规范化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杭州走访发现,伴随新国标实施,市场已经出现了连锁反应:有老国标车型悄然涨价,有品牌经销商忙着清库存,也有的忙于求购畅销的老国标车来补库存。消费者则面临限速调整、车型选择等实际问题,行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均在适应新规带来的变化。
据悉,新国标专门从技术层面设置“防篡改”门槛。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还通过“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而在续航方面,新国标对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进行了调整,从老国标的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数据显示,调整后部分车辆的续航里程可增加约20公里,能有效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首要升级的是防火性能,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电动自行车塑料配件重量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并强化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要求。通过减少塑料件使用,可在火情发生时延缓火势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减少因燃烧而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
此外,新国标还带来不少人性化调整: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设置脚踏骑行装置,给车型设计更多空间,消费者也能买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车型;鼓励安装后视镜,增加低速运行时的转矩指标,让车辆爬坡更轻松;可选装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车主能实时掌握车辆位置,一旦电池温度异常,车辆会第一时间通知车主,相当于给车辆配了“贴身保镖”。
按照新国标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所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9月1日至11月30日为过渡期,期间旧国标车仍可销售,12月1日起线上线下全面禁止销售旧国标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