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绍兴,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以秀丽的风光和浓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人流连忘返。在绍兴千年文脉的滋养润泽下,有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更是以其古韵与现代结合的校园风光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视线,这就是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目前拥有本部(河东、河西、南山)、兰亭等校区,校本部坐落于绍兴古城区,环城河像一条碧色丝带悠然穿校而过,将河东河西校区一分为二,又以桥梁连缀成整体。新校门复刻了绍兴台门的三开间硬山屋顶,干挂石材的墙面透着沉稳,两侧滨水步道旁的垂柳垂向河面,既守着水乡“临水而居”的老规矩,又带着现代建筑的利落感。到了春天,河西校区的玉兰先绽出白瓣,油菜花海铺得满地金黄,金鸡塘的水系绕着绿植蜿蜒,连学习的空间都浸着江南的自然意趣。这种“不割裂古城、不脱离传统”的布局,让校园成了绍兴风貌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建筑群。
若说校园整体是对古城的呼应,绍兴文理学院的生活空间则把这种“在地感”装进了日常。学生公寓多为4-6人间,空调、热水器与独立卫浴是标配,更特别的是书院制管理——阳明书院、文澜书院等十个书院,构建起“六室两房”的功能体系:图书阅览室、辅导员工作室就设在宿舍区,自习空间与宿舍仅几步之遥,学生议事会的设置还让住宿区成了自主管理的实践地。傍晚时分,环城河的暮色漫进校园,书院的灯光与古城檐角的轮廓叠在一起,学习与生活的边界,在这儿悄悄淡了。
而河西校区那座耗资1.36亿元的风雨操场,更藏着绍兴文理学院对“空间利用”的巧思。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3D折叠”结构,在有限的用地里挤出了2万多平方米的运动空间:一层是篮球场馆,二层是健身中心,三层是屋顶足球场,几道坡道把三层空间串连起来,连建筑上的拱券元素,都暗合着绍兴古桥的形态。这座拿了ArchDaily 2024年度体育建筑奖的设施,不只是供学生上课训练,还向市民开放——刷身份证就能进来运动,让校园的专业资源变成了城市的公共福利。有时学生在室内球场练球,场外U型池的滑板声混着环城河的水声,倒成了传统与活力的特别合奏。
现在的绍兴文理学院,早已不是“封闭的校园”:市民凭身份证登记就能进来赏春,学生在风雨操场的灯光下挥汗,书院的夜读声与古城的虫鸣缠在一起。它从不说自己“传承历史”,却用布局与设计,悄悄成了绍兴文化生态的一环——就像环城河的水,既载着乌篷船的过去,也映着校园的现在,在这里,传统从不是摆着看的标本,而是融进日常的肌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