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时,天刚泛起鱼肚白,家中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还在熟睡,汤天祥便已起身,简单洗漱后匆匆赶往自家的驿站。打开店门,他习惯性地检查了一遍店内的快件存放区,然后快速驾着货车前往快递公司——这是汤天祥一天的起点,也是他作为乡村快递“摆渡人”的日常开端。
在城市的另一角,物流园里早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各色快递车穿梭往来,分拣员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快件中。早上八时,当记者匆匆赶到我市花川路上的韵达速递揽件中心时,约好在这碰头的汤天祥正好结束了该点位的揽件工作。汤天祥不是任何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快递公司里的快递员,可接下来的一整个上午,他还将先后去极兔、中通、申通、圆通这些快递公司揽件。从去年12月份开始,汤天祥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他将这些快递公司难以送达的快件打包分装成数十份,分别送往花街镇上17个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行政村。
弯腰、扫码、分拣、装袋……一系列动作汤天祥做得行云流水,在八月的烈日下,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汗水的滴落。“一家公司揽件差不多要40分钟到50分钟,五家公司跑下来,一上午就过去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地的快件按村分类,枯燥重复且繁重的工作令在一旁等候的记者看得发懵,别看步骤简单,面对这么多的快件,要做到高效且不出错就得粗中有细。中午十二点多,汤天祥终于完成了五家快递公司的揽件工作,货车的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车子刚驶出物流园,汤天祥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你的取件码是多少?”“别急,我到村口了,马上给你送过去。” 这样的对话,汤天祥每天都要重复许多次。到达凤凰村溪边湾服务站时,他特地把定桥村的快件也一起卸了下来:“定桥村和吴坑村合村成了桃源村,但两村隔了好几公里,村民去吴坑村的驿站取件不方便,我就和他们商量,把件放在这里,他们回家顺路就能拿。”下午三点,太阳正烈,汤天祥来到阔塘后村的驿站。驿站工作人员金女士看到他,热情地迎了上来:“以前取快递都得到大屋村,后来去八字墙,现在汤师傅直接把快递送进村,省了我们好多事!”
记者了解到,这个驿站是汤天祥和当地的村委会协商后建立的。“除了这里,线路上还有好几个驿站都是我自己跑去和村里人商量合作起来的。快递进村既要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也要根据我跑下来的路线做出具体调整,机械地把快件派到每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并不是最优的派送方案。”汤天祥说。
下午四时,当最后一批快件送到相应的服务站时,汤天祥揉了揉酸痛的腰背,驾着车往自家的驿站开去。回想起去年12月准备自己开驿站派件时,汤天祥对记者说道:“那时候天天去快递公司谈合作,人家都拒绝,说件少没收益。后来恰好碰上邮管局调研,就顺着‘快递进村’这个政策帮忙给我们对接,才把这条线做起来。”如今,花街镇快递进村服务覆盖率大幅提高,剩下三个未覆盖的行政村也将在9月份逐步完成快递进村的计划,越来越多的村民不用再跑远路取快递。
汤天祥的一天,是无数乡村快递员的缩影。在“快递进村”政策的推行下,像他这样的“摆渡人”,用无数的汗水打通了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穿梭在田间地头、村庄巷陌,把一件件快件送到村民手中,也把民生温度传递到乡村的每个角落。随着我市快递进村服务覆盖率提高,越来越多的偏远山村将迎来更便捷的快递服务,而汤天祥的坚守,正是这一民生工程中最鲜活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