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科技大学(HKUST)金融硕士(MFin)项目向申请者发送的一封邮件,给 2026 年港校申请季投下一枚 “重磅炸弹”—— 该项目首次引入 40 分钟在线闭卷测试环节。这一变化,不仅让申请者的准备难度陡增,更折射出港校研究生录取机制的 “升级趋势”。
一、邮件解读:40 分钟测试,考什么?筛什么?
邮件原文明确:
“代表港科大金融硕士招生委员会,我们很高兴通知你,在众多优质申请者中,你已进入该项目在线评估的候选名单。”
“评估将通过题目,考核你的语言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是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判断你是否适合项目。”
简单来说:
考核定位:不是 “附加题”,而是申请 “必经关”,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考核重点:语言逻辑、分析解决能力(而非单纯的专业知识背诵);
形式与时长:在线进行,限时 40 分钟。
二、信号意义:港校申请,为何越来越 “卷”?
港科大的动作,并非孤例 ——
此前,香港大学部分项目已调整要求:新增 “Admission Video(申请视频)”、优化推荐信审核标准,对申请者的 “个性化展示” 提出更高要求。
背后逻辑很清晰:申请量爆炸式增长,倒逼学校 “精细化筛选”。
随着港校在 QS 等世界排名中表现亮眼,加上 “留学性价比高、离家近” 等优势,申请港校的学生逐年暴涨。当 “背景达标(GPA、语言成绩好)” 的申请者越来越多,学校必须通过更细分的考核(比如在线测试、视频面试),挑选 “真正匹配项目、潜力更强” 的人才。
三、考生应对:这些细节,决定你能不能 “过线”
面对这场 “新增闭卷测试”,申请者需要注意什么?
1. 硬件与环境:别在 “基础环节” 掉链子
测试全程录像录屏监控,考生需:
保证设备(摄像头、麦克风)正常运作;
选择网络稳定、安静无干扰的空间;
避免镜头偏离、画面中断等 “异常行为”(系统会自动记录,影响结果)。
2. 能力准备:练的是 “即时应变”,而非 “死记硬背”
测试明确禁止查阅资料、第三方协助(包括 AI 工具),考核的是 “临场分析与表达”:
提前模拟 “限时 40 分钟、无资料辅助” 的答题场景,训练逻辑思维和写作 / 表达流畅度;
针对 “语言逻辑、分析解决能力”,可通过案例分析、批判性思考类练习提升(比如每周练 1-2 道 “开放式分析题”)。
3. 申请节奏:“先到先得”,别拖到最后
港校普遍遵循 “滚动录取” 原则,新增测试意味着准备周期更长。建议有意向的学生:
尽早启动申请流程,预留出 “应对新增环节” 的时间;
别等 “截止前最后一波” 再提交,早申请 = 早获得考核机会 = 减少竞争压力。
四、总结:港校申请,进入 “多维考核时代”
从港大的 “申请视频”,到港科大的 “40 分钟在线测试”,港校研究生申请已从 “拼硬背景(GPA、标化成绩)”,转向 “硬背景 + 专项能力 + 临场表现” 的多维考核。
对于 2026 年申请者而言,“关关难过关关过” 不再是一句调侃 —— 既要夯实专业基础,也要锻炼逻辑表达、临场应变等 “软技能”。唯有针对性准备,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港校 offer 的 “入场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