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特律师
本文共计2010字,阅读需耗费10分钟
文 前
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周期中,当夫妻面临离婚析产,却遇上前所未有的房价下跌时,传统的财产分割模式便遭遇了挑战。如果房屋现价出现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未偿还的贷款,这份曾经的“资产”实则已成为“负资产”。如何处理此类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真实案件,对此类问题的裁判思路进行梳理,并为当事人提供风险防范建议。
一、基本案情
大聪明与大漂亮曾是一对夫妻。2016年,两人满怀对未来的憧憬步入婚姻殿堂,并在婚后不久的2017年,共同出资买下了一套办公用房,打算以此作为家庭资产的重要部分。
这套房总价约152.8万元。为了凑齐首付,大漂亮投入了自己婚前的一套房子出售后所得的大部分房款,共计56.8万元,剩余房款则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银行贷款76万元支付。此后,两人共同偿还房贷。
然而,婚姻生活并未如想象中美满。因感情破裂,两人于2019年开始分居,并最终通过法院判决离婚。离婚时,双方情绪对立,未能就这套共有房产的处理达成一致,只得再次对簿公堂。
此时,受市场环境影响,这套房子已然大幅贬值。大聪明认为它只值70万元,大漂亮虽乐观估计,也认为不过90万元,远低于当初的购买价。更棘手的是,截至开庭,房子里还欠着银行35.5万元的贷款。谁要房子?贬值损失谁承担?大漂亮投入的巨额婚前财产又如何保障?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法官面前。
二、裁判观点
对于婚姻期间购买的夫妻共同房产,若因市场风险发生贬值,该贬值损失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在分割时,应首先区分出资性质,确定各方权益比例,再从房屋现值中扣除剩余债务,最终计算出可分割的净值。取得房产的一方,需通过支付折价款的方式补偿另一方所享有的权益份额。本案中,法院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公平地处理了贬值损失的分担问题。
1、剥离婚前个人财产份额
法院首先确认,首付款中大漂亮用其婚前房屋售房款支付的56.8万元,属于其个人财产。法院计算出这笔个人出资在房屋总价中的占比约为37%,并认定该部分对应的房屋权益应归大漂亮个人所有。这意味着,房屋净值中的37%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参与分割。
2、认定共同财产范围并承担共同债务
剩余63%的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尚未偿还的银行贷款35.5万元,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3、引入贬值损失共担原则,计算最终折价款
首先确定房屋现值,在双方都不申请评估的情况下,法院依据在案证据及询价情况,最终认定房屋现值为90万元。
大漂亮的个人财产权益90万×37%=33.3万元,这33.3万元必须从总价值中剥离出来,优先返还给她。剩余90万-33.3万=56.7万元,这56.7万元是夫妻共同财产部分对应的现值。
考虑到夫妻共同债务是35.5万元,则夫妻共同财产净值应当是56.7万-35.5万=21.2万元,这21.2万元是双方真正可以分割的剩余价值。大聪明和大漂亮各得一半,即21.2万元÷2=10.6万元。
故,若大聪明取得房屋,理论上应返还大漂亮的个人财产33.3万元,并支付大漂亮应得的共同财产份额10.6万元。最终,法院基于公平原则及男方存在过错等因素,酌情判定大聪明向大漂亮支付折价款43万元。
三、律师建议
所以,离婚会“倒贴”吗?通过本案,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会。
房价暴跌后处理夫妻共同房产,本质上是一个处理“负资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现金的补偿和亏损的承担,这就是“倒贴”的真相。
对于不要房的一方,所谓的“倒贴”是被动接受投资亏损。她投入的56.8万婚前财产,通过法院判决只收回了43万现金,承担了巨大的贬值损失。但她通过拿钱的方式,提前锁定风险,实现了“安全离场”。
对于要房的一方,“倒贴”是主动且持续的。他不仅要一次性拿出43万现金补偿对方,未来还需独自偿还剩余的35.5万银行贷款,并承担房产继续贬值的全部风险。他“倒贴”现金,赌的是资产的未来。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本案为处理类似情况的夫妻提供了一定的指引和风险警示。律师建议无论是婚前财产转化,还是婚后共同投入,务必保留好转账记录、买卖合同、贷款合同、还款流水等关键证据。本案中大漂亮能保全大部分婚前财产,关键在于其提供了清晰的证据链证明首付款来源。
话说回来了,判决取得房产的一方,看似保住了资产,实则承担了未来所有的风险,包括独自偿还剩余贷款、承担房产可能继续贬值的风险等。在决定是否争夺房产所有权时,最好还是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充分的测算,切勿意气用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