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显微镜前数孢子,眼睛看花了还容易数错,数据记录完还得手动整理!” 不少农业技术员在病害监测时,都受困于传统孢子捕捉的 “低效繁琐”—— 人工取载玻片、显微镜观察、手动计数记录,一套流程下来至少 1 小时,不仅耗时耗力,还易因视觉疲劳导致数据误差,影响病害判断。孢子自动捕捉分析系统
WX-BZ2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实现 “捕捉 - 分析 - 计数 - 记录” 全自动化,让病害监测效率大幅提升。
这款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 “自动化 + 智能化”:设备内置吸气装置,能按设定周期(如每 2 小时 1 次)自动吸入空气,将孢子吸附在载玻片上;随后高清成像模块自动拍摄孢子图像,通过 AI 识别算法精准区分病菌孢子种类(如小麦锈病孢子、番茄晚疫病孢子),并统计数量,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更实用的是,系统会自动将数据生成报表(含孢子数量变化曲线),直接上传至管理平台,技术员在电脑或手机上就能查看,不用再手动记录整理。
河南周口某农业技术推广站,去年引进这套系统后,病害监测效率提升显著。过去 3 名技术员每天最多处理 5 个地块的孢子样本,现在 1 套系统就能覆盖 10 个地块,24 小时自动监测。去年 4 月小麦锈病高发期,系统提前 7 天监测到孢子数量骤增,及时推送预警,当地农户据此精准防治,小麦锈病发生率从往年的 25% 降至 8%,亩产提升 12%。技术员感慨:“以前光数孢子就占了大半时间,现在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防治指导上。”
对农业技术部门、规模化合作社而言,孢子自动捕捉分析系统是 “病害监测加速器”:它不仅减少人工成本,还避免了人工计数的误差,让病害判断更精准;自动生成的数据报表,还能为后续病害规律研究提供支撑,真正实现 “科学防病、高效管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