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尽量“钝”一点,这不是迟钝,而是懂得凡事给自己留一点缓冲的余地。
尼采说过:“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的确,为人处事保持必要的钝感力,才能过得轻松,自在,随性,满足。
毕竟人嘛,总不能天天紧绷着神经,活得像个随时要爆炸的气球。
有时候,迟钝一点,反而能避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轻装上阵,轻松体验人生。
人际交往中,别太计较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摩擦,必然有摩擦。
你若事事较真的话,反而容易伤了和气。
尤其是对于不必要的人,以及不必要的事。
钝一点,这不是软弱,是明白有些事、有些人根本不值得自己浪费情绪。
古代有个叫冯道的人,历经五朝八姓十一帝,总被骂“墙头草”。
可他从不急着辩白,该干活干活,该吃饭吃饭。
总之就是,别人骂他,他笑笑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其实他暗中保全了许多文化和民生,只是不说,更不计较什么。
莎士比亚讲:“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宽容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既然知道人性的复杂,那就没必要纠缠。
不如学会减少交流和交集,加强钝感力的修炼。
然后,计较少了,心就宽了,路也就好走了。
遇到困境时,稳住心态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遇挫折就慌,一遇到困境就怕,反而容易乱中出错。
钝一点,是给自己时间沉淀,稳中求进。
然后,慢慢找到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学会搞清楚自己的状况。
最终,才能一点一点找到对症下药的关键。
古罗马有个将军叫拜巴尔,打仗时总慢半拍。
别人急吼吼冲锋,他却先观察地形、整备后勤。
有一次敌军突袭,部下慌成一团,他却说:“急什么,饭要一口一口吃。”
结果反而大家都随着他稳住阵脚,这场战争也做到了反败为胜。
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也许不是最强大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适应变化,不是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
稳住心态,才能看清方向,走得更远。
就好像我们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更应该管好自己,不要着急。
如此,拿出钝感力,让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做决定之前,多想一想
要知道,冲动是魔鬼,凡事三思而后行。
钝一点,不是优柔寡断,是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后悔。
而且人一旦有了钝感力,大概率会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汉朝有个丞相叫萧何,刘邦称帝后大杀功臣,萧何却一直稳稳当当。
别人劝他争权,他却故意慢吞吞办事,甚至自污名声,显得毫无野心。
结果他平安活到老,还保全了家族,做到了善始善终。
《道德经》里讲:“静为躁君,重为轻根。”
静能制动,稳重能压住轻浮。
说到底,一个人的钝感力越强,他就越能安静下来,抽丝剥茧,看破全局。
如此,慢一点做决定,慢一点处理事情,反而能抓住问题的根本。
钝一点,静一点,慢一点,是一种智慧,一种留有余地的从容。
这根本不是麻木,而是选择性地投入注意力。
毕竟人生很长,不必急于一时。
慢慢来,反而比较快,静静来,反而更有效率。
而钝感力多一点,则能走得更稳、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