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那些关于三峡大坝的质疑声吗?30年过去了,这座被称为"世纪工程"的巨型水坝,不仅没有让国家亏钱,反而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超级印钞机"。
从1994年开工到现在,三峡大坝究竟赚了多少钱?这笔2500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到底值不值?
从亏损担忧到盈利神话
说起三峡大坝最直接的赚钱方式,那就是发电了。你可能想不到,这座大坝现在每天能赚1个亿!截至今年7月,三峡水电站的总发电量已经超过1.8万亿千瓦时。按照0.25元每度的上网电价来算,光是电费收入就超过了4500亿元。
当初整个工程的投资是2500亿,现在光靠卖电就把本钱赚回来了,还多赚了2000亿!而且三峡水电站的毛利率一直都保持在50%以上。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稳定在100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每年为国家电网贡献250亿元的电费收入。这个发电能力相当于20个大型火电厂的发电量。
更重要的是,这1.8万亿度的清洁电力,如果用火电来替代,需要烧掉6亿吨标准煤。现在用水力发电,直接减少了15.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按照今年7月的碳交易价格来算,单是这个减排效益就值上千亿元。在全球都在推进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三峡大坝的环保价值越来越凸显。
当年那些担心三峡大坝会成为"无底洞"的人,现在看到这些数字会作何感想?事实证明,这不是一项烧钱的工程,而是一台持续产出的印钞机。
防洪减灾的无价之宝
虽然发电赚钱看得见摸得着,但三峡大坝最重要的使命其实是防洪。还记得1998年那场长江特大洪水吗?百万房屋被冲毁,2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000多亿,间接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长江流域基本上10年就会遭受一次大洪水,荆江段的百姓常年生活在洪水威胁之下。
三峡大坝建成后,这种局面彻底改变了。大坝设计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能装下4个洞庭湖的水量。2020年夏天,长江再次遭遇特大洪峰,三峡大坝硬是拦下了数百亿立方米的洪水。通过削峰错峰的调度方式,将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削减到35000立方米每秒,武汉、岳阳等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大大减轻。
20多年来已经有70次洪水被三峡大坝成功拦截,其中21次是流速超过5万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峰。仅仅是2020年那次洪水,三峡的拦蓄就相当于减少下游经济损失1500亿元,这一次的效益就占到了总投资的60%。
三峡大坝是如何做到拦水又补水的呢?在汛期来临前,大坝会主动降低库区水位,腾出库容迎接洪峰;在枯水期,又会增加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缓解洞庭湖、鄱阳湖春耕灌溉压力。
水利部门测算,单单防洪这一项功能,三峡工程避免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这还不算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价值。从这个角度看,三峡大坝简直是无价之宝。
黄金水道催生的经济奇迹
除了发电和防洪,三峡大坝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航运能力的革命性提升。
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长江的川江段可谓是船员们的噩梦。激流险滩密布,只能走3000吨以下的小船,而且还要看天气脸色。枯水期船走不了,丰水期又怕翻船,夜间更是不敢行船,川江夜航对船员来说就是玩命。那时候重庆港的年吞吐量只有可怜的5000万吨,上海到重庆的货物运输每吨成本高达120元。
三峡大坝建成后,一切都变了。库区水位全年稳定在4.5米以上,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原来那些令人胆寒的激流险滩全部被淹没在水下,万吨级海轮可以直达重庆,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运费降低了三分之二。船员们再也不用担心川江夜航的危险,24小时通航成为现实。
三峡船闸从2003年通航至今,累计过闸货物已经超过22亿吨,近3年每年的过闸量都保持在1.5亿吨以上。仅仅节省的运费就突破了千亿元,这还不算时间成本的节约和安全性的提升。
重庆港现在的年吞吐量是2003年的4倍,达到2亿吨以上。整个长江经济带因为航运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获得了强劲动力,GDP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四成。长江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沿江的武汉、南京、重庆等城市都享受到了航运升级带来的红利。
三峡工程的长远价值思考
说到三峡工程,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1986年论证阶段,黄万里等9位专家就因为持有异议没有在论证书上签字,他们担心泥沙淤积、地震风险、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不同的声音确实让工程在设计阶段考虑得更周全,也推动了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针对工程带来的生态挑战,特别是阻碍鱼类洄游、威胁濒危动植物等问题,三峡集团与重庆市、湖北省政府持续开展治理修复工作。措施包括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设立中华鲟繁殖研究所和珍稀植物科研所,建立了长达8公里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三峡集团还实施人工洪峰调度来促进鱼类繁殖,效果显著。
现在三峡库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50%,水质长期稳定达标。通过持续投放鱼苗和生态修复,水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江豚种群从建坝前的不足100头恢复到200多头,2021年监利江段的鱼卵量还创了历史新高,葛洲坝区域重现中华鲟洄游产卵的景象。
至于"诱发大地震"的担忧,事实证明是多虑了。大坝所在地本身就不是强地震带,近年来周边偶发的地震都在4级以下,构不成威胁。科学监测数据表明,库区地质状况稳定。
三峡工程每年的运维费用确实不低,达到20亿元,而且随着设备老化还会继续上升。但相比它创造的经济价值,这笔费用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让我们来算总账:三峡工程总投资2500亿元,但它带来的收益包括电费收入4500亿、防洪价值2000亿、航运增值3000亿、环保价值1000亿,还有其他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虽然考虑到通胀因素,当年的2500亿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购买力,但三峡大坝现在的盈利能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三峡大坝的原设计寿命是150年,但专家认为通过科学运维和智能化升级,使用寿命有望延长至500年。这意味着这台"超级印钞机"的红利将惠及一代又一代人。
从长江到雅鲁藏布江,从三峡到正在启动的雅江超级水电站,中国的水电事业正在书写新的篇章。雅江工程的装机容量堪比三个三峡,三峡工程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为更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30年前的那个大胆决策,现在看来不仅是正确的,更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
三峡工程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科学求实、创新进取、团结奉献"的三峡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去创造更大的奇迹。这就是中国基建的魅力所在:敢想敢干,而且能干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