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心学问青少年教育,家长如何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0
分享至

当孩子被焦虑情绪困扰时,家长的心理疏导不是 “说教” 或 “解决问题”,而是先成为孩子情绪的 “容器”—— 接纳他们的不安,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理解、面对焦虑。以下是分步骤、可落地的疏导方法,核心是 “先共情,再赋能,最后练方法”:

第一步:先 “接住” 情绪,打破 “焦虑循环”

孩子焦虑时,最害怕的是 “不被理解”—— 比如家长说 “这有什么好怕的”“你太敏感了”,反而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感受是错的”,进而压抑情绪、加重焦虑。此时家长的首要任务是 “共情接纳”,让孩子感受到 “我是安全的,我的情绪被看见”。
具体可做 3 件事:

  1. 用 “描述式回应” 替代 “评价式否定”
    不说 “别焦虑,这没什么大不了”,而是说 “妈妈 / 爸爸看到你现在皱着眉头、坐立不安,是不是心里特别紧张?好像有块石头压着一样?”—— 通过描述孩子的表情、动作和可能的感受,让孩子知道 “你懂我”,焦虑感会先降一半。
  2. 允许 “情绪流动”,不强迫 “马上好起来”
    焦虑时孩子可能哭闹、沉默或反复念叨担心的事,此时不用急着 “哄好”,可以说 “如果现在难受,我们可以先坐一会儿,或者抱一抱,等你想说话了,我一直在”。强行让孩子 “别想了”“开心点”,反而会让焦虑被压抑到心里。
  3. 用 “我” 代替 “你”,减少对抗感
    避免说 “你怎么又焦虑了”(易让孩子觉得被指责),换成 “妈妈看到你最近经常担心考试,我有点心疼,想和你一起看看怎么能轻松一点”—— 从 “指责孩子” 转向 “关心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更愿意打开心扉。

第二步:帮孩子 “拆解焦虑”,从 “模糊恐惧” 到 “具体问题”

孩子的焦虑往往是 “模糊的”—— 比如 “我怕考试考不好”“我担心同学不喜欢我”,这种模糊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把 “抽象焦虑” 变成 “具体问题”,让孩子意识到 “焦虑不是不可控的,它背后是有原因的”。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引导:

  1. 问 “具体怕什么”,缩小焦虑范围
    比如孩子说 “我怕上学”,可以追问:“是怕早上起不来?还是怕数学课被老师提问?或者是担心和同桌闹矛盾?”—— 把 “怕上学” 这个大问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孩子会发现 “原来我怕的不是整个上学,只是其中一件事”。
  2. 问 “最坏会怎样”,打破 “灾难化想象”
    孩子焦虑时,容易想 “最坏的结果”(比如 “考不好就会被爸妈骂,同学也会嘲笑我”),但其实这些想象往往夸大了。可以引导孩子:“如果数学课没答上来,最坏会发生什么?老师会批评你吗?还是只是让你坐下听别人答?”—— 帮孩子看到 “最坏的结果其实没那么可怕”,焦虑会随之减轻。
  3. 问 “能做什么”,找到 “可控感”
    焦虑的核心是 “失控感”—— 孩子觉得 “这件事我没办法”。此时可以引导孩子:“如果怕数学课答不上来,我们可以提前做什么?比如昨晚把数学题再复习一遍?或者举手时先想清楚思路?”—— 让孩子找到 “我能做的小事”,哪怕只是一个小行动,也能帮孩子重建 “我能控制这件事” 的信心,焦虑会自然缓解。

第三步:教孩子 “小工具”,让焦虑有 “出口”

除了心理疏导,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可操作的 “焦虑缓解工具”,让孩子在焦虑时能自己 “动手调节”,逐渐从 “依赖家长” 变成 “自我疏导”。推荐 3 个适合孩子的工具:

  1. “情绪温度计”:给焦虑 “打分”
    和孩子约定:“以后焦虑时,我们给它打个分,1 分是有点紧张,10 分是特别害怕。” 当孩子说 “我好焦虑”,就问 “现在是几分呀?”—— 给焦虑打分的过程,其实是让孩子 “客观看待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淹没。比如孩子说 “8 分”,可以接着说:“那我们一起想想,做什么能让它降到 5 分?比如喝杯水、深呼吸,还是我们一起聊聊天?”
  2. “呼吸魔法”:用身体调节情绪
    焦虑时,孩子的呼吸会变浅、变快,而 “慢呼吸” 能直接激活大脑的 “放松神经”(副交感神经)。教孩子简单的 “478 呼吸法”:
    • 用鼻子慢慢吸气 4 秒(比如数 “1-2-3-4”);
    • 屏住呼吸 7 秒;
    • 用嘴巴慢慢呼气 8 秒(像吹蜡烛一样,发出 “呼” 的声音)。
      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放松魔法’,不管是考试前还是睡前,只要做 3 次,心里的紧张就会跑掉一些。”
  3. “焦虑小纸条”:让焦虑 “看得见、放得下”
    如果孩子经常反复想一件担心的事(比如 “明天要演讲,我会忘词”),可以让孩子把担心的事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折成小纸船,放进 “焦虑盒子” 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漂亮的盒子)。告诉孩子:“我们把担心先交给盒子,等明天演讲完,再来看它 —— 说不定到时候你会发现,担心的事根本没发生。” 这个过程能帮孩子 “外化焦虑”,不再把焦虑憋在心里。

第四步:家长做好 “情绪榜样”,减少 “隐性焦虑” 传递

孩子的焦虑,很多时候是 “吸收” 了家长的焦虑 —— 比如家长经常说 “你这次考不好,以后就没好学校上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不努力就会落后”,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 “世界是危险的,我必须做到完美”,进而产生持续的焦虑。
因此,家长要先管理好自己的焦虑:

  • 不在孩子面前反复抱怨 “压力大”“怕出错”;
  • 当自己焦虑时,可以坦诚地和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紧张,因为要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我打算先深呼吸一下,你要不要陪我一起?”—— 让孩子看到 “大人也会焦虑,但我们有办法应对”;
  • 多关注孩子的 “过程” 而非 “结果”,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不说 “你怎么又考这么差”,而是说 “妈妈看到你这次复习时很认真,我们一起看看哪些题错了,下次怎么改进”—— 减少孩子对 “结果失败” 的恐惧,焦虑自然会减轻。

最后要提醒:如果孩子的焦虑持续超过 2 周,比如每天哭闹不肯上学、失眠、食欲下降,或者因为焦虑出现咬指甲、拔头发等行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比如儿童心理咨询师),这不是 “孩子矫情”,而是需要科学干预的情绪问题,家长不必感到自责或恐慌,及时求助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足球报:青岛海牛今年仅获政府2000万支持,其余开支几乎全靠招商

足球报:青岛海牛今年仅获政府2000万支持,其余开支几乎全靠招商

直播吧
2025-09-15 11:56:49
2025-09-16 10:56:49
顺子分享生活
顺子分享生活
分享生活中的快乐日子
3256文章数 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头条要闻

青海秦刻石被认定 曾被质疑系现代电钻等精密仪器所刻

头条要闻

青海秦刻石被认定 曾被质疑系现代电钻等精密仪器所刻

体育要闻

乌姆蒂蒂,为世界杯冠军赔上职业生涯

娱乐要闻

宋祖英事业巅峰隐退?李谷一道破原因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优质智能体验/1.5T增程 别克至境L7正式亮相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数码要闻

苹果 iPadOS 26 发布,液态玻璃焕新界面、全面提升生产力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