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持续为您提升阅读体验!
当 G7 领导人在 2025 年加拿大峰会上讨论全球议题时,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国家的最高山也在进行一场 “海拔峰会”。这七个发达国家 ——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自 1975 年成立 G7 以来,始终在经济协调和全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今天我们不谈峰会公报,来聊聊这些国家最 “高冷” 的地标们。
美国的迪纳利山绝对是 “峰会” 中的巨人,以 6190 米的海拔稳坐北美之巅。这座位于阿拉斯加德纳利国家公园的山峰,曾用名麦金利山,2015 年正式恢复原住民名称 “迪纳利”(意为 “伟大的山”)。它从山脚到山顶的相对高度超过 18000 英尺,比珠峰还壮观,堪称自然界的 “摩天大楼”。
![]()
美国的迪纳利山
加拿大的洛根山则是位 “极地隐士”,藏身育空地区的圣埃利亚斯山脉,海拔 5959 米。作为北美第二高峰,它以极端低温闻名,冬季气温可降至 - 60℃,连测高仪都得戴 “手套” 工作。有趣的是,由于山顶冰雪逐年堆积,它还在以每年几毫米的速度 “悄悄长高”。
![]()
加拿大的洛根山
欧洲的 “小个子巨人” 当属英国的本尼维斯山。这座仅 1345 米的山峰位于苏格兰高地,虽海拔不高,却以 “脾气暴躁” 著称 —— 一年 365 天里有 300 天在下雨或下雪,登山者常调侃 “山顶的雾比威士忌还浓”。别看它矮,1847 年建成的山顶气象站,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 “高科技观测哨”。
![]()
英国的本尼维斯山
法国和意大利共享的勃朗峰(4805.59 米)堪称 “跨国界峰会” 的典范。这座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峰顶恰在两国边界上,法国人称它 “Mont Blanc”,意大利人叫它 “Monte Bianco”。1786 年首次登顶后,它就成了欧洲贵族的 “户外俱乐部”,如今每年有上万登山者来挑战 “白色巨人” 的冰峰。
![]()
法国和意大利共享的勃朗峰
德国的楚格峰是个 “便捷主义者”,2962 米的海拔虽不算突出,却有齿轮火车和缆车直达山顶。这座位于巴伐利亚的山峰,山顶咖啡厅直接以海拔命名 “2962”,游客可以一边喝啤酒一边俯瞰德奥边境,堪称 “最易亲近的高峰”。
![]()
德国的楚格峰
最后登场的是日本富士山,3776 米的海拔让它成为东亚最醒目的地标。这座休眠火山自带 “对称美学”,山顶积雪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日本人对它爱得深沉,仅富士山相关的歌曲就有上千首,连喷发都很 “佛系”—— 最近一次喷发还是 1707 年,堪称 “最懂社交距离的活火山”。
![]()
日本的富士山
这七座山峰海拔总和虽不及珠峰两倍,却各有性格:有的高冷孤僻,有的热情好客,有的还玩 “跨界合作”。就像 G7 峰会每年轮流举办,这些山峰也在各自的国土上,默默见证着国家的变迁。下次 G7 峰会或许可以加个新议题:给这些 “巅峰代表” 颁个年度气象奖?哈哈!
感谢关注、点赞,持续为您提升阅读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