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辉煌壮烈的一笔。
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重重封锁,成功实现战略转移军事目的,在陕北胜利会师,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战争史的一大奇迹。
在红军的长征路上,有七个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若是没有他们,红军极有可能葬送于国民党反动派之手。
这七位拯救红军于水火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使得革命形势转危为安呢?
1.毛主席
说到红军长征成功的“头号功臣”,必然是非我们敬爱的伟人毛主席莫属了。
在他掌握军中最高指挥权之前,中央红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随时面临覆灭危机。
由于李德、博古等“极左派”人士僵化、幼稚的胡乱指挥,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开局不利,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过湘江一战,我军牺牲了五万多的战士,原本将近九万人员的部队,只堪堪剩下三万出头兵力了。
幸好在遵义,党中央召开了一次载入史册的关键会议,毛主席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终于得到了确立,红军从“死局”中取得了生路。
四渡赤水的“天秀”微操,大渡河上的神来之笔,看得老蒋眼花缭乱,中央红军由败转胜。
毛主席在具体战役过程中巧施妙计,是在战术层面克敌制胜,他在漫漫长征路上做出的更大贡献,是战略领域的统筹规划。
格局宏大的毛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在敌众我寡的不利状态之下,我军坚持灵活机动、打“运动战”,是最佳策略。
正是在毛主席正确战略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央红军才在长征途中,逐渐掌握了对阵国军的战场主动权。
这一对敌思路,毛主席后来又延续到了对日作战上,成为了抗战期间《论持久战》的雏形。
2.周总理
红军长征功劳仅次于毛主席的人,当属周总理。他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坚定支持毛主席;广泛团结民众;搞情报工作。
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的最高军事领导地位,其实尚不算特别稳固。
比如四渡赤水的“三渡”期间,毛主席放弃攻打王家烈部队的提议,就遭到了激烈反对。
如果没有深明大义的周总理鼎力支持,根基未稳的毛主席很难彻底贯彻落实自己的作战主张。
正是因为周总理始终站在毛主席这一边,伟人的天才战术、战略才能最终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央红军的命运由此否极泰来。
与此同时,周总理在长征路上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动员广大老百姓,为我军解决了后勤难题。彝海结盟,就是周总理的妙笔。
另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作为“中共特科”的领导人,周总理在情报工作上,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我军好几次以弱胜强,击败兵力雄厚的国军敌人,靠的就是情报优势。
3.朱老总
作为新中国的“三驾马车”之一,朱老总和毛主席、周总理一样,在红军长征期间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身为军中德高望重的元老,朱老总在稳定军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正是有这么个“定海神针”在,我军在初期成建制溃败时,才不至于彻底“崩盘”。
当中央红军开拔到云贵山区之后,朱老总的识路能力,帮了部队大忙。
他是中央军委领导干部里面,唯一熟悉云贵地形的人,没有他的信息补充,毛主席的妙计将会陷入“无根之萍”的窘境。
4.叶剑英
据毛主席晚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回忆,自己人生之中的“至暗时刻”,发生在一片茫茫草地。
伟人所说的,便是当年长征期间,由张国焘引起的红军分裂危机。
野心膨胀、欲壑难填的张国焘,竟然妄想“另立中央”自己当“老大”,架空中央军委。
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红军内部发生分裂甚至“火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力挽狂澜,他就是叶剑英元帅。
叶帅通过一封电报,及时察觉到了张国焘的狼子野心,并火速将此事报知给了中央军委。
毛主席在建国之后评价叶帅“大事不糊涂”,就是在说这桩往事。
叶帅在长征路上的智举,有效避免了红四军乃至整个红军队伍的悲剧,堪称大功臣之一。
5.林育英
另外一位在“张国焘事件”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士,是林育英同志。
他在长征开始之后的次年联系到了党中央,为红军部队建立了与共产国际沟通的桥梁。
正是基于这层缘由,林育英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国产国际的一个“代表”。
在张国焘想要闹“分家”时,林育英巧妙运用了自己的这层特殊身份,挫败对方的阴谋。
林育英以共产国际的视角,揭露了张假托苏联“拉大旗作虎皮”,实际想要耍弄军阀做派,张国焘失去了“大义”名分。
如果没有林育英戳破张的“假面”,不知国内外会有多少人受其蒙蔽,林育英的贡献对比叶帅不分伯仲。
6&7.刘志丹与徐海东
红军长征的最后两个大功臣,是刘志丹、徐海东两位同志。
他们一位建立了陕北根据地,一位率军控制了陕南地带。
正是因为这两位同志打好了基础,中央红军才能迅速在陕甘宁站稳脚跟,两万五千里长征路才有了实际意义。
刘志丹建立陕北根据地,是在“四一二”大屠杀之后,我党、我军最为艰难的时段开始的。
他带领部队撑过了无数次国军追杀,革命根据地在黄土高坡上逐渐生根。
而徐海东,则是率队在陕南与敌人打游击,极为艰难地拓展了一片地盘。
当毛主席得知刘、徐二人在陕甘宁的动作时,果断决定将陕西设为中央红军长征的终点。
中央红军受到了陕北、陕南友军的热烈欢迎,长征以胜利会师宣告结束。
徐海东同志特意将陕南部队的一大半资金、补给支援给了情况困难的中央红军,与见利忘义的张国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中央军委的领导干部们都大为感动。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刘志丹与徐海东率军在陕甘宁成功落脚,红军的长征路,恐怕就不止是两万五千里了。
茫茫中国,又有哪里是我军的“根基”呢?说刘、徐二人是长征大功臣,与上述五人并列,丝毫不为过。
除了以上七位同志,红军还有不少人士,同样为长征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身先士卒的“军神”刘伯承、留守苏区“殿后”的陈毅元帅等等。
对他们的功劳进行具体的量化排序,实在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儿。
这份“长征贡献最大的人物”名单,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相信大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你觉得哪些人应该添加到这份光荣的名单之上?在榜的七个人里,你的心里又是如何进行功劳排序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
参考资料:
1、为何朱德是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上观新闻2019-07-06 21:17
2、不忘初心再长征:毛泽东力主“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央广网2024年8月1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