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有个731罪证陈列馆,我去过一次。进去时看见个老头站在展柜前,盯着一把生锈的手术刀,一动不动站了二十多分钟。旁边小姑娘拉他衣袖,他才回过神来,手还在发抖。我后来听志愿者说,他父亲当年可能就是受害者。
展览柜里摆着铁皮台子、玻璃针管,还有捆人的铁链。墙上挂着老照片,全是穿着和服的日本军官在实验室里工作。解说牌上写着:这些铁链用来绑人,针管打的是活人,台子上做过截肢实验。有个展柜里放着几块发黄的纱布,标签写着“受害者伤口敷料”。我摸着玻璃柜,凉飕飕的,像摸着块冰。
这地方从九十年代建起,现在多了监控摄像头。志愿者每天擦展柜,怕生锈的东西再被破坏。但有些人老来闹事。去年有群穿黑T恤的年轻人,指着石井四郎的照片说“日本人技术好”,还说“现在说这些干啥”。保安把他们轰出去了,可他们还在门口喊:“中国人别老记仇!”
我爷爷那辈人提731都哆嗦。他总说哈尔滨早年下过“怪雪”,雪里掺着铁锈味。村里老人说那是日军实验室漏的药水。现在年轻人都不信了,觉得老一辈封建迷信。上个月我问同学知不知道731部队,三个里俩摇头,一个说:“不就是日本的医疗队吗?”
馆里有本留言簿。有的写着“永志不忘”,有的画着小太阳,还有人用红笔写“历史是过去的事”。最扎心的是张泛黄的信纸,上面印着“某某某,1943年失踪”,后面写着:“爸,我终于找到你了。”后面还按着个褪色的指印。
最近新闻说有公司用AI做虚拟展览,把731说成“中日医学合作”。志愿者气得直跳脚:“这是在给战犯擦屁股!”现在馆里开始教老人用手机,让他们拍展品发朋友圈。有个阿姨学了一周,现在天天发照片,还配上“别让后人当睁眼瞎”。
小学生来参观时,老师会指着展柜问:“看见那些铁链了吗?”孩子们点头,眼睛瞪得圆圆的。有个穿红毛衣的小女孩突然问:“老师,这些人疼的时候会哭吗?”全班一下鸦雀无声。
馆长说最难的是对抗遗忘。有次开座谈会,有人说“该翻篇了”,他指着展柜里的纱布:“这是人血染的,你让我翻篇,那血是白流的?”后来有个穿西装的日本人来参观,全程低着头。出来时往捐款箱放了沓现金,转身就走了。
陈列馆后院有片荒地,说是当年烧尸体的地方。现在长满野草,风一吹哗哗响。志愿者说晚上有人听见哭声,可他们不敢去查——哪有什么鬼魂,不过是心里难受得慌。
前阵子有记者问馆长怕不怕被骂“煽动仇恨”。他指着墙上照片:“你说这是仇恨,可这些人的骨头还在地下,连个名分都没有。我守着这些东西,是怕有一天连骨头都被人说成‘合作成果’。
每天闭馆前,工作人员会挨个检查展柜。有个姑娘每天对着纱布发呆,后来才知道她奶奶是受害者。她说:“我奶奶被带走那年才十六,我连张照片都没有。”
展厅角落有台老式点歌机,放着东北大鼓。唱词是:“那年雪落黑土地,白骨堆成小山岗,活人当药熬成汤……”声音沙哑,像从地底下传来的。
结尾
闭馆的铃声响起,沙哑的东北大鼓还在展厅里绕着,落在每一块生锈的铁、每一片泛黄的纱布上。工作人员锁门时回头望,月光正洒在留言簿那页褪色的指印上。风会吹走野草的声音,却吹不散那些刻在骨头里的疼。我们守着这里,不是要攥着仇恨不放,只是怕哪天再有人问“731是什么”,没人能指着展柜,说出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