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于至善攀高峰,奋楫扬帆赴新程
9月1日
襄阳四中举行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
全体师生共上开学第一课
开启新学年的奋斗征程
开学典礼现场
上午9点30分,襄阳四中国旗护卫队护送着国旗,威武前行。全体肃立,升国旗,奏唱国歌。
国旗护卫队升国旗
接着,副校长刘志明宣读了《襄阳四中2024-2025学年度优秀学生表扬文件》。学校对过去一学年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批优秀学子进行了表扬,肯定了他们的卓越表现和模范带头作用。
副校长刘志明宣读优秀学生表扬文件
宣读结束后,学校领导依次为获得“十佳三好学生标兵”、“十佳志愿服务标兵”、“十佳综合素质标兵”荣誉称号的学生颁奖。
党委书记李静为“十佳三好学生标兵”颁奖
校长刘明国为“十佳志愿服务标兵”颁奖
副校长周俊为“十佳综合素质标兵”颁奖
最后,校长刘明国以“至善四中,我们一起再出发”为主题作开学典礼讲话。他从“至善之根:爱国荣校,赓续红色血脉”、“至善之道:追求卓越,成就最好的自己”、“至善之志:担当责任,服务祖国和人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全体师生继续“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做到“身善,心善,品善,行善,善学,善思,善做,善成”,共同书写属于四中人的至善篇章!
校长刘明国作开学典礼讲话
至善四中,我们一起再出发
——在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襄阳四中校长 刘明国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至善四中,我们一起再出发》。何为“至善”?《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中华文明对理想人格的千年叩问,是教育者对育人境界的不懈追寻。至善,就是“最好”——办最好的中学,成就最好的师生。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襄阳四中“至善文化”的核心内涵。
一、至善之根:爱国荣校,赓续红色血脉
襄阳四中的成长史,是一部镌刻着党和国家深切关怀的奋斗史。襄阳四中1954年建校,从“出人才,出经验”到“以人为本,普遍激励”,再到“发展学校,成就师生”,最后沉淀凝练出“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办学理念和“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至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四中人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成就了一所集高中教育、体育教育、义务教育与国际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培养出8名省高考第一名,为众多名校输送了8万余名优秀学子,谱写了一曲教书育人的华彩乐章。
襄阳四中的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20世纪80年代,学校率先在湖北省中小学 中创办业余党校、团校。近年来,我们探索形成了特色品牌——“党员护航·快乐周末”,今日校园里,升旗仪式、红色影院传递信仰之火,心灵驿站、志愿服务见证师者仁心,绿色网吧浏览天下要闻、体育馆运动场强身健体……引导全体学生将爱国体现在听党话、跟党走上,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奋学习、不懈奋斗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高考,38名同学通过军校、招飞录取,其中6人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他们用坚定的行动诠释着投身国防事业的决心。襄阳四中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四中人必须懂得并且牢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发展永恒的主题,至善文化,首先是对“善”的坚守与传承,爱国是善举,爱国是大善,爱国是通往至善的必由之路!
二、至善之道:追求卓越,成就最好的自己
襄阳四中至善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做到身善、心善、品善、行善,善学、善教、善思、善成。至善文化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既是方向,也是行动。我们要培养的,是心怀家国、放眼世界的“至善青年”;我们要成就的,是能够以“善”赋能时代的卓越典范。
“至善”意味着要走向善,追求卓越。比如1957届校友熊有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1960届校友郭道扬,其著作《会计发展史纲》填补了中国会计教材的空白;2005届校友朱师达现任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有奥运冠军王宗源等,他们都从四中出发,不断成就最好的自己,在相关领域追求卓越,做出了突出贡献,服务祖国和人民。
“至善”意味着要达到善,止于至善。比如1987届校友黄胜捐资千万元,以恩师之名设立“张正林教育基金”,回馈母校;2007届校友鞠彬彬支教贵州深山,入选“中国好人榜”;2013届校友张梦情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全国7000多人次高中学生提供辅导和支持;尤其是2016届毕业生成立的“大樱桃”公益组织,原创毕业歌感恩母校,从2016年的《襄阳四中的日子》到2025年的《拾光者说》,10年10首歌,生动诠释了四中学子的有情有义……他们的行动就是学校“至善文化”最美好而生动的注解,希望大家向优秀校友学习,用善意传递正能量。
三、至善之志:担当责任,服务祖国和人民
老师们,同学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将举行一系列重要活动。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训练场的战士们,汗水铸英姿,步伐震山河,只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暑期档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总票房已超27亿元。电影里,阿昌、老金等人高喊“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历史中,电影原型——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保存日军罪证,使相册成为审判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这些普通人用血肉之躯守护的历史底片,与阅兵场上呼啸而过的战鹰、巡航九天的卫星,共同构成民族精神的血脉,危难时,先辈用星星之火照亮黑暗;盛世里,将士用钢铁脊梁撑起和平!
同学们,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你们手中,摆在你们面前的,是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担当:如何筑牢“大国粮仓”,把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等,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高中三年的学习,正是将“小我”之志汇入“大我”的征程,当你们在课堂上奋笔疾书时,在运动中挥洒汗水时,在实践里锤炼本领时,都是在为未来服务祖国和人民积蓄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至善”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从1954年东街35号教室里的点点星光,到今日环城南路388号智慧校园里的璀璨星河,变的是时空坐标,不变的是“至善文化”长明的精神火炬,她要求我们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挫折中坚守信念,在成就中保持谦逊。新学期,请大家继续“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共同书写属于全体四中人的“至善篇章”!
最后,我想用《诗经》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当“至善文化”烙印在心,每一次“再出发”都是“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壮阔潮声!
来 源:学工处
报 道:方笑宇
摄 影:王利华
编 辑:琚书婷
审 核:徐曙光、张德平
终 审:李小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