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8月29—31日在沈阳召开。其中,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专题会议于8月29日上午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多群体需求的服务设施规划”为主题,由2个特邀主题报告、8篇入选论文宣读以及专家点评环节构成。学者们从人本需求角度出发,聚焦多元群体,深入探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科学规律基础与落实路径,为提升城市宜居性、响应“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建议。
本文字数:5395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论坛现场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多群体需求的服务设施规划”专题会议于8月29日上午在沈阳举办。本专题会议以落实人民城市理念为核心,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服务体系建设和便民设施配置优化,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与前瞻布局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会议邀请了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凝练科学规律研究与实践经验,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持人 黄建中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本次专题会议由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黄建中主持。黄建中教授介绍了专题会议举办的背景,指出本次专题会议的主题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落实人民城市理念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路径,并介绍了与会专家和宣讲学者。
特邀主题报告
会议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张菁及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周建军进行了特邀主题报告分享。
全龄友好视角下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思考
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张菁从全龄友好的视角系统剖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紧迫性与具体实施路径,从背景、研究成果、实践思考与未来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张菁认为,当前我国正迎来第二次老年潮,少子化与老龄化现象并存,隔代抚养情况突出,各类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国家政策对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以及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战略要求。针对全龄人群需求加强公共空间建设,从关注规模扩张、构建城市框架的“有没有”转向关注品质提升、聚焦功能完善的“好不好”已成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与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迫切任务。张菁指出,目前实践中存在对特征人群需求认知不精准、技术工具不系统等问题,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回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构建了覆盖四个空间层次、两类重点地区、八个重点事项的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框架与实施路径,聚焦儿童、青年、老年及职场女性等人群需求,开展了“人群特征-空间场景”细分技术研究,并研发推出了包括编制评价体系、建设指引在内的多类空间建设和统筹技术工具包,产出多项部委文件以及标准指引支撑多个城市建设实践。张菁建议,未来公共空间建设应针对目前缺少一体化统筹、系统性不足等现实困境,强化通用设计、空间复合利用、跨部门协调、可持续运营等内容。规划师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视角关注空间,从方案制定者转向公共政策制定的协调人,为行政科学决策做好技术支撑。
缩小三大差别共富先行,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试点探索
周建军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周建军结合舟山作为国家第四个海洋新区、首个海洋经济新区的战略定位,从先行先试、规划引领与聚焦突破等三方面,从公共服务融入国家未来战略的角度分享了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的建设经验。
周建军指出,浙江省肩负“中国现代化先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任务,舟山则其因独特的地理与经济条件,在城乡融合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命题上成为全国层面经验探索的先锋。目前其探索成果主要体现在开放、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一体化,城市层面着重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尤其重视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周建军认为,公共服务一体化需缩小城乡、收入、社会等三方面差别,这也是共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周建军介绍,舟山要通过三年时间,通过“小岛建、大岛迁”,实现2027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构建“1+4+N”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基于统一规划、分类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任务清单等,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年度任务,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以支撑共富目标实现。周建军认为,实践工作讲究“单刀直入、小切口”,应针对具体需求明确配套措施,针对性地落实公共服务设施要求。舟山实践还基于当地实际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在养老、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构建了新的设施配置标准,有效应对了传统规划标准难以适应新发展背景需求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舟山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的新发展路径。
学术报告
会议邀请了来自桂林大学土木与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共8位宣讲人,其分别聚焦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儿童友好性、山地城市儿童友好街道评价、老旧小区适老化公众参与、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耦合演变,以及社区育儿需求、儿童通学空间、山地城市小学校前区接送、城市公园儿童游憩需求等议题进行了分享。
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价及优化策略——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
陈波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工程建筑学院
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开展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儿童友好性研究。针对当前滨水空间与儿童友好研究缺乏系统框架这一问题,通过现场研判构建涵盖自然生态、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维度的滨水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Kano模型与重要性-满意度分析(IPA)识别场地特征与问题,进而提出建设多维转移路径、打造沉浸分离式游戏网络、提升场地安全、嵌入生态链场景及优化交通组织等适儿化改造策略,为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儿童友好性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教育理念下山地城市儿童友好街道评价与提升策略——以重庆解放碑街道为例
杜涟依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以重庆解放碑街道为例,针对现有研究对山地城乡儿童友好环境参与共建机制、儿童参与方法与效果评估不足等方面问题,引入自然教育理念,探索了复杂地形下的山地城市儿童友好环境建设。研究构建包含自然、生理、心理、社会等四个维度的街道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解放碑街道存在步行安全隐患、绿地孤岛、设施错配等问题,提出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完善安全设施、设计互动装置、举办社区活动等策略,助力山地城市街道成为儿童亲近自然、健康成长的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中适老化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李思雨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中适老化公众参与问题,认为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老年群体参与存在流程碎片化、需求识别偏差、多元主体协作低效、参与保障机制薄弱、工具媒介适配不足等问题,通过梳理成都、杭州、北京等地案例提出“五维协同”,重新构建老年人公众参与模式。时间维度保障全周期参与机制构建,空间维度分类征求老年群体需求,协作维度促进多方沟通,技术维度优化调研工具,保障维度开展培训与建立评价小组,并以兴安小区为例进行分析,为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公众参与提供了具体方案。
天津市残疾人多重剥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时空耦合演变及规划策略
邱宁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残疾人多重剥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时空耦合演变特征。研究构建包含经济、婚姻、教育、健康、服务等五个维度的多重剥夺指数,测度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并进一步计算残疾人多重剥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耦合协调度,发现2010—2020年天津残疾人多重剥夺指数整体下降但空间分异格局强化,设施可达性整体提升但城乡与区域差距仍突出,二者耦合协调度整体向好,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城乡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策略,为残疾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提供了量化支撑。
社区育儿差异化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徐慧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当前家庭原子化趋势升高,养育成本攀升,社会抚育体系失衡问题凸显,社区育儿面临挑战。研究聚焦社区育儿差异化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杭州四个小区0-6岁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发现育儿空间呈分异特征,育儿活动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看护者如90后、95后父母与祖辈对社区育儿空间的需求有所不同。应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对育儿空间要素重要性评价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分龄设计设施、优先安装智能监控、设置家长休息站等建议,为社区育儿服务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儿童可步行性框架的通学空间评估与比较
包小龙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研究以北京二环至四环的胡同街坊、单位大院、商品房小区三类学区为案例,构建了结构-路径-环境三维评估框架。研究发现,单位大院儿童步行通学比例最高、时间最短,设施完善度和安全性领先,最有利于步行通学;商品房小区对机动车依赖度高,安全性最差;胡同街坊连通性较差。通学空间环境近身尺度的安全性、愉悦性普遍不足。基于评估提出宏观奠定基础、中观串联通学路径、微观保障路径体验等三个层级的协同优化策略,建议完善治理与实施保障措施,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工具支撑。
山地城市小学校前区接送时空行为特征及优化——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杨曼祺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四所小学为例,分析山地城市小学校前区接送时空行为特征。小学校前区因时空压缩、山地空间零散化及教育资源集中等原因拥堵问题突出,研究认为,校前区拥堵现象是“空间-时间-行为”三者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其本质是由于潮汐交通、山地城市地形空间制约以及区域层面设施供需失衡所带来的行为需求迭代与空间供给滞后间的结构性冲突。研究构建“时间-行为-空间”协同治理范式,从空间微更新和制度微治理两个维度提出小学校前区空间更新与治理策略,为缓解校前区拥堵提供切实支撑。
儿童游憩需求视角下城市公园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合肥市杏花公园为例
唐俊翰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探究儿童游憩特征及相关场地要求,从儿童游憩需求视角构建了包含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可达性等四个维度的城市公园评价体系。以合肥市杏花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发现其存在安全性不足问题,据此从前述四个维度提出设施安全采用AI管控、场地设施注重自然与智慧交互、强化休憩空间教育功能、设施与空间联动提升趣味性、挖掘文化主题、升级标识指引与步道以增强可达性等优化策略,助力城市公园更好满足儿童游憩需求。
列席委员点评
点评环节重庆大学杨宇振教授和周建军针对第一个特邀报告分享感想,并对上半场四位宣讲人的研究成果展开点评。同济大学程遥副教授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林辰辉副院长则聚焦下半场四位报告宣讲人的成果进行点评,并分享了整体会议感想。张菁进行了会议总结。
杨宇振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杨宇振指出,规划需兼顾技术深度推进与模式转变,既要细化物质空间规划,又要结合“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因地制宜推动供给与需求模型结合。在汇报点评方面,杨宇振肯定了各位宣讲人的研究成果,着重提到数据清洗对量化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数据清洗方法往往决定了策略是否有效,同时建议研究策略要更聚焦主要矛盾,并认为城市规划任重道远,人民城市建设仍需不断探索。
周建军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周建军从发展角度指出,当前高品质发展需补短板,政策供给至关重要,规划应进入政策、法律、财政领域,契合二十大“立在先破在后”要求,重塑政策标准规范,并强调老弱病残等群体缺乏代言人,需保障其参与权。周建军认为应倡导通用设计,将特殊群体需求融入一般规划,整合破碎空间形成有机系统。在汇报点评环节,周建军尤其肯定宣讲人对主体参与规划存在缺失这一问题的关注,同时建议人民城市建设应重点聚焦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相关规划标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应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特征相适应。
程 遥
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
程遥聚焦会议中涵盖的科研、实践与行政管理等三个维度,指出三者话语体系虽有差异,但对规划学科都至关重要。程遥认为,科研发现规律、实践制定方案、行政管理推动实施,规划在新阶段想发挥价值和作为,必须把科研、实践和行政管理结合在一起,三者并非单向逻辑,如很多需求是从行政管理口径出发,再进一步提出对科学研究规律和规划实践落地的需求。对于后四位宣讲人的研究,程遥建议进一步细化群体特征,将抽象群体分为不同小群组,使研究更丰满,也更易转化为实施行动方案,更好响应规划的价值与作为。
林辰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林辰辉认为,张菁关于人的需求研究启发深远,未来城市发展需以人民为中心,精细化关注人的多元需求。多群体需求的满足需因地制宜,如舟山因人口、产业与地理特点,服务设施需求独特。在汇报点评方面,林辰辉提到科研与实践结合度仍有待提升,建议科研贴近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以高品质街道空间为例,强调规划应统筹推进,将儿童友好等模块嵌入其中,打通科研与实践壁垒,更好解决城市实际问题,推动多群体服务设施规划落地。
张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最后,张菁对宣讲人提出殷切期盼,期待学者们对相关议题的持续研究,认为“未来在,规划在”,规划的未来仍有很大空间,有待更深入地对人民的需求进行研究以支撑未来城市发展。
本次专题会议聚焦多群体需求的服务设施规划,内容充实,交流深入。专家与学者围绕全龄友好、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展开探讨,观点碰撞充分。多群体服务设施规划的路径与实践,值得参会者会后持续思考与探索。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年会官网
官方信息,权威发布,请认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年会专题
想知道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https://www.planning.org.cn/2025anpc/index.html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与此同时,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澎湃政务号、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账号~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规划再出发!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三天会议回顾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开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