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长梁祺与乘车的儿童互动。曹烁摄
“梁车,这么晚打扰你了,有个业务想请教你……”8月28日,零点刚过,梁祺的手机微信传来叮咚几声,她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开手机耐心解答。
梁祺是国铁南宁局南宁客运段动车一车间的一名“95后”复兴号列车长,因勤奋好学、业务过硬,在2024年国铁南宁局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列车长工种第一名,身为业务尖子的她,经常为同事答疑解惑。
“暑运接近尾声,我们开始复盘,很多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我们都会相互讨论一一解决,以便更好地服务旅客。”梁祺说。
思绪拉回到7年前,那是梁祺第一次跟车,老车长指着站台问:“如果暴雨导致车门故障,1分钟内你能说出多少条应急预案?”
打那时起,她才懂得铁路客运不只是“开车联控、巡视宣传”那么简单。从列车安全运行到旅客服务细节,从应急处置流程到业务规章条文,每个环节都需要极致的严谨和专业。
从此,梁祺把自己“焊”在规章里,开启“慢功夫”模式:退乘后躲在公寓啃规章、记重点;值乘间隙跟着老车长学服务细节;休班时主动参与应急演练打磨处置能力。
“那时就像块海绵拼命吸收知识。”梁祺笑着回忆,“别人说我是‘考试机器’,但我知道,每道题都是未来可能发生的现场。”
而后,国铁南宁局技能竞赛列车长工种冠军、广西铁路技能竞赛列车长工种季军等荣誉让她成了同事口中的“标杆车长”。
她表示,这些证书只是成长的注脚,真正重要的是在“慢功夫”中理解:客运工作需要纪律性、协作性和责任感,唯有严细专,才能保列车安全,护旅客平安。
“服务有温度,执行有精度,协作有粘度。”这是梁祺独创的“三度管理法”。在G2950次列车上,她半蹲着身子,用英语为巴基斯坦旅客介绍设施、联系换乘,后来收到“中国高铁,温暖世界。”的锦旗,才发觉“多一句问候、多一个指引,就是异乡旅途的温暖。”
执行有精度体现在每次争分夺秒“战斗”中,C8684次在南宁站10分钟停靠时间里,她和班组练出“1秒转换座椅”绝活,高效完成500多个座椅转换与旅客乘降。
作为车间的团支部书记,她创建了“流动课堂”让班组协作有了粘度,7名业务标兵从这里走出,“先进班组”荣誉背后,是一群年轻人拧成一股绳的奋斗姿态。
“服务不是机械流程。”梁祺把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今年春运,一位农民工大叔背着蛇皮袋堵在车厢连接处,她发现里面装着玩具火车。
“叔,您坐这儿,我帮您看行李。”当大叔下车时塞给她一把自家种的花生,她突然读懂了“人民铁路”四个字的重量,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掌心相递的温度。
在“慢功夫”中扎基础,在“快时代”里传温暖。规章里熬红的眼,车厢里弯下的腰,锦旗上晕开的笑,终成照亮她的星光。(郭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