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行走是人类演化的标志性特征,数百万年前我们的灵长类祖先离开树木,迈向双足行走的新生活。而在身体结构中,骨盆则是支撑直立行走的“基石”。我们祖先的骨盆在演化过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关键性改造,最终转变为适应双足行走的独特形态?今日,《自然》期刊刚刚上线的一项研究解答了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演化问题,为理解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骨盆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髂骨是骨盆中最大的一块外展骨骼,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在黑猩猩、大猩猩等非人灵长类近亲中,骨盆的髂骨呈高而窄的片状结构,从侧面看像两块薄刀片,适合攀爬与悬挂。而人类的髂骨旋转到了身体两侧,形成了宽阔的碗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为行走和奔跑中的重心转移提供平衡,还能在怀孕时支撑起胎儿。
尽管科学家们早已注意到人类骨盆的独特性,但其中的演化机制一直是个谜。哈佛大学演化生物学家Terence Capellini教授就指出,人类骨盆的改造涉及发育机制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在其他灵长类中未曾出现。在这项最新研究中,Capellini教授主导的团队系统解析了骨盆发育的解剖学、分子和基因调控机制。他们利用100多份来自博物馆的人类及其他灵长类胚胎样本,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组织学分析,找到了人类骨盆发育的两次独特“改造”。
第一次出现在妊娠7周左右,此时胚胎发育尚处于早期,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髂骨软骨均沿头尾轴方向生长。但髂骨是个特例。在胚胎大约53天时,髂骨生长板的方向发生了90度的剧烈旋转,转而与脊柱垂直。这样的翻转导致髂骨从“高而窄”变为“短而宽”,构成了碗状结构的基础。
第二次关键改造则是发生在妊娠的24周左右。大多数骨骼会从中央逐渐骨化,软骨细胞硬化形成骨骼。但在人类髂骨中,骨化过程与其他灵长类有着明显差异:其骨化仅从边缘开始,中心区域长期保持软骨状态。与黑猩猩等相比,这一“延迟骨化”过程额外争取到了16周的时间,使得骨盆在胎儿发育期间能够持续调整形状,最终优化为更适合直立行走的结构。
▲灵长类动物髂骨发育过程中的骨化比较(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正是这两次改变,使人类的骨盆的功能走上了与其他灵长类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这些形态变化背后,有哪些分子机制在发挥作用?为了找出答案,研究团队应用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对相关基因的活性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了超过300个与骨盆发育相关的基因,其中
SOX9
PTH1R
RUNX2发挥了核心作用:SOX9PTH1R主要控制生长板的旋转,如果发生突变,会导致骨盆过于狭窄,可能导致弯肢发育不全等疾病;而RUNX2则影响骨化时间的延迟
RUNX2的调控失常同样会导致骨骼畸形。这些发现不仅解释了人类骨盆独特的形成机制,也为理解相关先天性疾病提供了新线索。
▲人类髂骨生长板的遗传结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下一个问题是,在人类祖先的演化历史中,这些转变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研究团队推测,生长板的旋转可能发生在500万至800万年前,即人类祖先与非洲猿类分化的时期。已知最古老的骨盆化石来自440万年前的地猿(
Ardipithecus),其骨盆结构已显示出类似人类的特征(如短而宽的髂骨),表明地猿兼具攀爬与直立行走的能力。而著名的320万年前的“露西”南方古猿则进一步展现了双足行走的适应性特征,其髂骨侧展更明显,能够为双足步态提供支撑。
对于骨化延迟,研究团队的推测是,该过程可能发生在约200万年前的直立人(Homo erectus)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已擅长双足行走和奔跑,对骨盆的稳定性和支撑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人类骨盆的形态被认为是一种演化妥协:狭窄的骨盆有利于高效行走,而宽阔的骨盆则有助于分娩。现在,Capellini教授团队在最新研究中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骨盆的改造可能实际上缓解了分娩压力,而非加剧压力。研究团队认为生长板的旋转可能略微拓宽了产道,为后来脑容量的增大提供了条件。
综上,这项研究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揭示了人类骨盆演化的发育和遗传机制。这项研究不仅解答了人类如何双足行走这一核心问题,还为理解人类演化的独特路径提供了新的框架。正如Capellini教授所言:“从那时起,所有化石人科的骨盆生长方式都与此前的灵长类截然不同。我们需要以人类和古人类的生长模式,而非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的模式,来重新解读后来的大脑扩容事件。”
参考资料:
[1] Senevirathne, G., Fernandopulle, S.C., Richard, D. et al. The evolution of hominin bipedalism in two step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399-9
[2] Two big steps toward the evolution of bipedality. Retrieved on Aug 28th, 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5736
[3] How humans became upright: key changes to our pelvis found. Retrieved on Aug 28th, 2025 fro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734-0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