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南通海门,18岁青年小沙(化名)在工厂作业时,不慎被机器挤压右中胸腹部,肝破裂大出血,出血量高达2500毫升,几乎为人体血容量的一半,命悬一线!南通市海门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深夜集结,与死神“抢人”,最终成功让小沙转危为安。
青年重伤命悬一线,绿色通道急速转运
8月的一天下午, 18岁青年小沙在工厂作业时,不慎被机器挤压右中胸腹部,当即剧痛难忍,面色苍白,被紧急送往当地卫生院。
CT检查提示“肝破裂、肝周积血”,患者随时可能因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危急关头,医共体绿色通道迅速启动,小沙被火速转运至海门人民医院急诊科。
到达海门人民医院时,患者血压骤降至60/30mmHg,陷入重度休克——小伙生命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手术!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多,副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小永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不久。接到消息后,他立即赶往医院,带领团队做好术前准备。
麻醉科主任钮中辉也连夜赶来,和值班医师严阵以待,共同为这场紧急“战役”保驾护航。
这个午夜,海门人民医院急诊科、ICU、普外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火速到位——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
此时,医生们还面临另一个难题:急诊手术需要家属签字,但是患者独自在海门打工,身边没有家人,而他的病情刻不容缓。
生命至上!危急时刻,医院行政总值班依据规范,果断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很快,小沙被推进了手术室……
多学科协作深夜手术,“血包”回输稳定“生命值”
打开腹腔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 小沙腹腔内积血及血凝块多达 2500 ml,肝右后叶及第二肝门存在“米”字形的贯穿伤,肝脏几乎裂成三瓣,裂缝最长达 18cm,鲜血还在不断涌出。
如此大的出血量,几乎已达到人体血容量的一半,异体输血不仅面临血源匹配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还可能因血型抗原差异引发免疫反应。
根据术中评估,患者腹腔内出血未受到污染,可以采用自体输血技术。这种方式在紧急状况下作用显著,既能快速解决血源紧张的问题,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输血反应和感染风险。
凌晨四点的手术室,上演着高效协作的一幕:王小永带领主诊医师黄凯斌、主治医师蔡则灵全力“抢修”肝脏——他们小心翼翼地分离肝脏与膈肌、肾脏之间的韧带,完全游离肝脏,快速找到肝脏破裂部位及出血点,清除坏死的肝脏组织,精准缝合止血,结扎断裂的胆管。
而与此同时,钮中辉带领麻醉科组长黄宇捷、医师陈道兵组成的“护卫团”,正在将战场内的“血包”实时回输——他们快速收集患者腹腔内的血液,经过严格的过滤、离心、洗涤等一系列复杂处理,在短时间内将1100ml合格的自体血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稳定着患者的“生命值”。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争分夺秒,手术终于顺利结束,一条年轻的生命被抢了回来!麻醉苏醒后,小沙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被安全送回普外科病房。这时候,天已快亮,战斗了一夜的医护人员来不及喘口气,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术后,感染科团队也参与了这场“生命保卫战”,他们和普外科不断优化保肝方案;施红娟护士长带领普外科一病区护理团队精心照料,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小沙的血色素快速回升,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都得到极大改善。
通讯员 鲁佳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