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科技板块出现了小幅震荡,包括英伟达股价下跌3.5%,软银下跌7%,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下跌9%。原因也很简单,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尽管企业在生成式AI上投入了300亿到400亿美元,但95%的组织没有得到任何收益。”
更耸人听闻的数据是,报告通过调研150位企业高层与350名员工得出结论,“只有5%的AI试点项目创造了百万美元级的价值,大多数并未带来可量化的损益影响。”并且,“一半的AI项目以失败告终,80%的公司尝试过AI,但只有40%真正落地。”
无论这是不是可以合理怀疑为商业做空行为,但美国资本市场的激烈反应也颇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要知道,在AI之前,中美之间围绕新能源产业就有过一轮激烈的博弈。就汽车行业而言,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盈利的企业依旧凤毛麟角。所有中国车企加在一起的利润比不过一个丰田,另一个说法就是,跨国车企百年积累,正在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赛车拉开距离。
握手,却并未言和
AI即人工智能,牵动着敏感而又脆弱的大国博弈砝码。据说,太平洋的另一头有一份 AI 行动计划,以“创新-基建-外交”为三大支柱,涵盖90多项政策,通过放松监管为企业松绑,加大对半导体和数据中心的投资力度,利用联邦土地加速基建落地。同时,在国际层面将对抗中国等竞争对手作为目标,通过强化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试图从技术源头遏制对手发展。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卡脖子的老把戏又来了。“”资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公司,技术封锁可能使AI成为‘少数玩家的游戏’。”于是太平洋另一头的东方大国,将“开源开放打破技术壁垒、国际合作共享发展红利、普惠原则让更多国家受益”作为全球治理体系聚焦三大方向。
东方的智慧是以“开放共享”对抗“技术垄断”的思路,你搞封锁和霸权,我就用道义占领全球AI治理的制高点。
智电转型不分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了博弈的角力点。当川普挥舞着关税大棒,妄图以160%的关税逼迫中国让步时,一纸禁令限制八项电动车电池关键技术出口掐住欧美车企的命门。
当马斯克急得团团转,和白宫主人打得不可开交时,人们才忽然意识到,大众的固态电池在技术参数上卡了半年脖子,福特密歇根工厂刚投产的电池整批报废,背后是中国掌控着全球75%的高端正极材料产能,技术水平更是“遥遥领先”。
因为恐惧而采用的恐怖手段,不是恐惧的结束,而是新的恐惧开始。
失去的荣耀,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汽车产业如此重要呢?甚至会成为大国博弈砝码,甚至在AI治理的争夺中依然一马当先?
要知道,汽车是人类工业文明皇冠(参数丨图片)上的明珠,而工业化是欧美赖以维系全球秩序的基础。瓦特的蒸汽机顶起的不是暖壶盖,而是英国女王的皇冠,权杖所指皆是日不落帝国;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不只让出行变得更快,它通过亨利·福特的手,变成了改变两次世界大战胜负的工业标准;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不仅让人类拥有了夜晚有光的权利,更点亮了帝国照耀全球的灯塔……
就在最近,奔驰的当代掌门人康林松说“公司正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行业处境艰难,其中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一大关键因素。” 并且用“达尔文式的竞争”形容中国市场。说得通俗些,就是多达 100 多家汽车厂商在此激烈角逐,给奔驰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类似这样的言论已经很有市场了,正是“中国挑战了欧洲汽车的传统价值观”。是什么?就是欧洲汽车出技术,出产品,享受中国市场带来的红利,并且通过品牌溢价攫取更多的利润。来自中国的现金支票供养着狼堡,斯图加特,慕尼黑和巴黎的欧洲汽车人们高薪、高福利。
知道怎样开始,但却不知道怎样结束
现在,跨国公司们失去的不仅是产品的定价权,更是对未来技术的定义权。当东大成为未来技术进化的发动机,当AI和新能源的话语权不再是属于白人的舞台,那对飘荡在欧美上空的诸神们来说,东征的十字军将荣耀不再,更像是西征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带来的蒙古人种的恐惧。
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蒙古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13世纪世界的中心不是长安,不是罗马,不是伦敦,更不是纽约,而是哈拉和林。在西方世界的认知中,这就是东方黄皮肤的蒙古人种的样子。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平均每一分钟,就有12辆中国汽车通过海关,驶向世界的码头;平均每天有1.7万辆的中国汽车漂洋过海,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汽车展厅和消费者的手中……更具体的数字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总体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虽然增长幅度回落,但在一些地区和市场,竞争比国内还激烈。
德系三巨头中,大众集团今年上半年收入1583.6亿欧元,同比下滑不到1%,交付量44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1%,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2.79%。奔驰更糟,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8.59%,息税前利润直接腰斩,相比巅峰时期40亿欧元的单季盈利水平,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只有9.6亿欧元。宝马也不容乐观,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7.98%,息税前利润下降了26.83%,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跌破15%。
美系车企同样面临盈利压力。特斯拉上半年总营收418亿美元,同比下滑11%,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创下十年来最大季度跌幅12%。净利润方面,上半年同比大跌30%至23.27亿美元。通用汽车上半年营收911.41亿美元,同比微增0.2%,但净利润同比减少20.9%至46.8亿美元。福特最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过80%。
现在,同样烧钱、亏钱的AI概念,对欧美资本而言究竟会不会重蹈新能源概念的覆辙呢?这谁也说不准。寄希望于AI泡沫破裂,或者新能源泡沫破裂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寄希望于回到过去,回到跨国公司主导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的年代。
但,真的回得去吗?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