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诗里的常见植物,藏着极端天气的秘密

0
分享至


△(图/Unsplash)

物候时代,看气候看的是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竺可桢注意到,3000年前,也就是商周鼎革之际位于山东临沂附近的一个小国郯国,家燕春分时节来到,郯国以此作为农业开始的先兆。据今人的观察,春分时节家燕刚好来到上海,距离它们北上山东还有近千公里的路程。


△(图/Unsplash)

周朝的气候,虽然最初温暖,但不久就转冷。竺可桢用了恶化这样有好恶倾向的词句形容气候变冷,可见气温也有主观性,处于寒冷中的上世纪70年代人们希望天气暖和起来,时隔50年后我们却盼望着天气变暖的步伐停滞下来,以减少极端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西周初年,《竹书纪年》上记载汉水有两次结冰,分别发生于公元前903和897年,其中一次寒冬记载是,“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连长江都结冰了。冷与旱似乎有着某种因果关系,也的确,寒冷减少了水分的蒸发,降水也会减少。


△(图/Unsplash)

周初气候恶化,春秋时期又变暖,直至西汉,这是一个长达700年的大暖期,东汉复又变冷,五胡十六国东西晋南北朝又是一个长期的寒冷时段,唐宋再度进入暖期。寒冷与温暖,几百年一个周期地变动着。

可自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所处的大暖期后,气候大的趋势似乎是变冷。梅花是一个典型的指示植物,过去普遍见于黄河流域,《诗经》里多次提及,但唐朝之后梅花已经不见于华北平原。

南北朝时,南朝在南京覆舟山建立冰房,这是一个让现代人听起来都匪夷所思的事件,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于暖温带气候,冬天不结冰,即便夜间温度降到零点之下,白天升温后冰也会融化。南京周边地势虽有起伏,多为不足百米的丘陵,最高的紫金山300余米高。南京建冰房,冰从何来?也唯有那个时期是一个寒冷期来解释。


△(图/Unsplash)

唐朝是个温暖的时期,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妃子居住的院落种满梅花,被称为梅妃,西安南郊的曲江池还种有梅花,元稹写诗吟咏“梅杏春尚小,菱荷秋亦衰”,那个时期,长安也种植有柑桔,杜甫写有《病橘》诗,“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杜甫以橘讽刺唐玄宗的“一起红尘妃子笑”,仿佛橘子也不甘甜。不过,过滤掉诗人的主观色彩,《酉阳杂俎》里提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宫内有几株柑树结实一百五十颗,味与江南蜀道进贡柑桔一样。


△(图/Unsplash)

现在,无论橘子还是梅花,都不见于关中了。但我在山西长治,一个地势比关中高,纬度也高的高且冷的农贸市场,居然看到了卖梅花的,老汉还告诉我可以种植在室外,是否通过选育梅花更为耐寒,也未可知。

当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后,植物的种植也受到影响,那些观赏植物的北界可能被人为地扩展。比如北宋的开封和清代北京都有过种植荔枝的纪录。北宋时期开封的宫苑里种植有枇杷、柑橘、茉莉和梅花。为了博取皇帝和后妃的欢心,经办的官员还会计算着荔枝的结实期,用大花盆盛装着荔枝树,船运到京城,这比唐明皇的“一骑红尘妃子笑”要更为高明,耗费的民脂民膏也更多。故而判断植物的栽培,还需按照植物的自然分布,而非可能被暖房保护的观赏植物的记录。


△(图/Unsplash)

通过文字记载来推断气候,似乎也隐含着断章取义的风险,天气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旱涝也经常发生。

即使如2023年这样的暖年,地球的局部区域也可能有极端性寒冷,该年7月份是工业革命以来最热的月份,气温比1815年至190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约1.5℃。9月又是1940年以来最反常的温暖月份,这一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9月份平均气温高出1.75℃。往年11月中旬开始落叶,今年(2024年)12月初,还有树叶留在树梢。可对于生活在中国的人们,12月中旬寒冷突至,北京极端低温陡然跌落到了-16℃。在新疆,出现了更为极端的情况,-45.1℃!新疆的一个地方,气温比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都低。


△(图/Unsplash)

但不会跑路的植物,其对气候的指示作用还是颇为准确的。唐以后天气转冷,于是有了苏轼咏杏花诗里对梅花消失的感叹,“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本文摘自《气候、地理与古代的我们》,排版:Kyla

九行福利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里留言

聊聊你观察到的极端气候下的植物变化

我们将抽取5人

送出图书《气候、地理与古代的我们》

《气候、地理与古代的我们》

邢海洋/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施洛特贝克:在福登的进球上我们反应太慢,防守配合也不到位

施洛特贝克:在福登的进球上我们反应太慢,防守配合也不到位

懂球帝
2025-11-06 06:49:10
白发越多,患癌越少?Nature子刊:压力下的头发变白,能预防癌症,是身体启动的“自我保卫战”

白发越多,患癌越少?Nature子刊:压力下的头发变白,能预防癌症,是身体启动的“自我保卫战”

梅斯医学
2025-11-05 07:52:50
63岁演员吴镇宇刷老年卡坐公交,被疑“冒用他人证件”险被赶下车,当场掏身份证自证清白

63岁演员吴镇宇刷老年卡坐公交,被疑“冒用他人证件”险被赶下车,当场掏身份证自证清白

极目新闻
2025-11-04 21:57:03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政知新媒体
2025-11-05 22:42:32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新华社
2025-11-05 09:58:03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荷兰停止向中国安世晶圆供货,德国态度180度转变,令全球吃惊

张鴘喜欢软软糯糯
2025-11-03 10:56:11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江西纪委:62岁柏林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5 13:07:01
十五运会广州临时交通管制明起施行,启用专用车道!指引公布

十五运会广州临时交通管制明起施行,启用专用车道!指引公布

南方都市报
2025-11-05 19:22:18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最近爆火!街头大排长队,第一批“受害者”已出现,医生提醒

最近爆火!街头大排长队,第一批“受害者”已出现,医生提醒

上观新闻
2025-11-05 18:09:10
日本民众举行千人大游行呼吁打到高市早苗、阻止对华侵略

日本民众举行千人大游行呼吁打到高市早苗、阻止对华侵略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05 11:31:12
蓝营大洗牌!侯友宜拒交棒,洪秀柱力挺新主!

蓝营大洗牌!侯友宜拒交棒,洪秀柱力挺新主!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5 09:59:19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权威访谈|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访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权威访谈|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访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

新华社
2025-11-05 19:23:04
大跌50%!深圳新房太难卖?这五大区去化周期超2年

大跌50%!深圳新房太难卖?这五大区去化周期超2年

深圳买房计划
2025-11-05 22:12:14
四川一校花,165cm身高清丽出尘,貌美如花,倾国倾城

四川一校花,165cm身高清丽出尘,貌美如花,倾国倾城

户外小阿隋
2025-11-05 11:49:41
德国专家又放话:中国人知不知道,电动车其实比燃油车还“脏”?

德国专家又放话:中国人知不知道,电动车其实比燃油车还“脏”?

鱼汤趣视界
2025-11-05 14:43:01
一位资深地产大佬对于万科现状的解读(1)

一位资深地产大佬对于万科现状的解读(1)

科学发掘
2025-11-05 11:47:58
超60人报名竞选国足主帅,半数来自西班牙,10人进面试仅3名中方教练

超60人报名竞选国足主帅,半数来自西班牙,10人进面试仅3名中方教练

齐鲁壹点
2025-11-05 21:03:18
当年签下“买断工龄”协议的职工,现在终于等来了法律正名!

当年签下“买断工龄”协议的职工,现在终于等来了法律正名!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05 07:20:03
长得丑演技也烂,脸上写满“关系户”的5位演员,看着就让人心烦

长得丑演技也烂,脸上写满“关系户”的5位演员,看着就让人心烦

淼犇小牛
2025-10-08 15:45:03
2025-11-06 07:12:49
九行Travel incentive-icons
九行Travel
新周刊旗下文旅生活媒体,与你『行遍九州,探索世界』。
4012文章数 331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Michal Lukasiewicz:木刻般的绘画

头条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俄方不参加军备竞赛

头条要闻

美国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俄方不参加军备竞赛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数码
游戏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孩子夹腿触摸自己不一定都是坏事,但这种情况除外!

教育要闻

科教融合 四川越西举办青少年机器人比赛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X1平板现身Geekbench 搭载骁龙7+ Gen 3

一份游戏双平台玩!PS5/PC跨平台购买标志新发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