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特朗普和普京相约阿拉斯加,完成了一场世纪会晤。当时美俄两国对于这场会晤的口径都非常统一,即相当顺利且有很大的进展。然而,等待普京回国后,这一状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特朗普原定计划,在他分别和普京、泽连斯基见完面后,将促成一场三边会谈,让普京和泽连斯基也见上一面。但是这件事情现在推进非常困难,俄方一边推三阻四,以各种理由拒绝会面,乌方一边则是煽风点火,敦促特朗普严厉制裁俄罗斯。停火的苗头,就这样被掐灭了。
更重要的是,美方一边还发现,俄罗斯侦察机在会晤后,突然不断抵近美国阿拉斯加,是会晤结束后,普京落了东西在这里吗?
(俄罗斯伊尔-20)
日前,五角大楼就透露,26日当天美国战机在距离安克雷奇2414公里的谢米亚岛附近,拦截了一架俄罗斯伊尔-20侦察机,当时该飞机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了约2小时20分钟,并试图尽可能地接近美国本土,最近距离该岛只有48公里。
眼看就要飞进来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紧急出动了两架F-16战机、一架E-3哨兵预警机和一架KC-135同温层加油机进行拦截。
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从阿留申群岛延伸,横跨阿拉斯加大陆和加拿大,直至东部的圣劳伦斯岛,在国际空域构成一个长达241公里的缓冲区。这就给俄罗斯运输机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在此次声明中,美方一边也承认,这架伊尔-20运输机飞行轨迹仍在国际领空内,没有侵犯美国的主权领空。
但美方也强调称,这已经不是俄罗斯侦察机在近期内第一次做出类似动作了。甚至自阿拉斯加峰会以来,光是北美防空司令部记载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侦察机一周内就抵近了五次美国。
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俄方这样做,其实存在以下几点战略考量。
首先是要回应峰会的不满,展示俄方姿态。
对于普京来讲,阿拉斯加会谈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能推动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试图让美国默认或承认俄方在乌东占领的领土现状。但是从结果来看,会谈并未带来制裁的实质性松动,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也仍继续存在,甚至特朗普还威胁称,要加大对俄罗斯的施压;
(普京和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面)
乌克兰问题上,双方分歧也依然巨大,普京在发布会上首次提及“乌克兰的安全需要保障”,一定程度上已显示立场有所松动,但这并未换来美国在核心问题上的让步,且泽连斯基一边态度依然强硬。
在俄方的计划中,需要将这场特普会塑造成一场胜利,来安抚饱受冲突之苦的民众,证明西方孤立政策的失败,但如今结果仍缺乏实质性成果,这就使得俄方胜利叙事根基难以牢固,所以俄方自然对此不满。俄侦察机在会谈后出现在阿拉斯加附近,自然也是对会谈结果的一种回应,显示其不满态度以及继续施加压力的决心。
其次,俄方派出侦察机,也可能是为了收集情报和测试美方反应。
对于美国而言,阿拉斯加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部署了先进的导弹预警系统、雷达站和军事基地,更是北美防空体系的关键节点。
而俄罗斯派出的这架伊尔-20电子侦察机,擅长的就是收集电子信号情报,抵近飞行更是有助于俄方探测和记录美军在该地区的雷达频率、通信模式、防空反应时间等关键信息。
此外,通过观察美军战机起飞拦截的速度、机型配置、指挥调度流程,俄军也可以评估美军的战备等级和应急反应能力。上面也提到了,在俄侦察机抵近后,北美防空司令部每次都会出动包括F-16战斗机等进行监视和识别,这本身也为俄方提供了大量的观测数据。
最后,俄方此举也有进行地缘博弈和牵制施压的意图。
在乌克兰问题僵持不下的背景下,在阿拉斯加方向保持一定的军事活跃度,可以牵制美国的注意力,暗示俄方有能力在其他方向给美国制造麻烦,从而增加整体战略博弈的筹码。
(美国出动F16拦截)
再加上阿拉斯加靠近北极,而北极是美俄竞争的新前沿。俄罗斯通过此类行动强化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宣示俄方的利益和影响力,同时通过这种可控的挑衅,来试探特朗普政府的真实反应和底线,判断其在对俄政策上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军机的所有这些活动都严格遵守国际法,停留在国际空域,并未进入美国或加拿大主权领空。这也表明俄方的目的就是示强和试探,而非寻求直接军事冲突。这也是一种惯用的“灰色地带”战术,既展示了能力和决心,又避免了局势失控升级。
总的来说,虽然美俄元首举行了会谈,但双方的战略互信依然极度匮乏,未来这类“猫鼠游戏”恐怕还会不时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