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中期,国民党军在德国军事顾问建议下进行整军,分两批调整了20个师的部队(教导总队和第2师补充旅各占一个名额)。
当然,当时实际还有第三批的调整师,不过还没有调整完毕全面抗战就爆发了;所以现在一般聊起的,就是前20个师。
在前20个师中有两个师比较特殊——第一批的第57师、第二批的第27师。
相较于其他部队都是中央军嫡系或早就中央军化的部队,这两个师其实还保有相当的杂牌军底色和独立性。
之所以将两师列入,一方面是因为其比较“听话”,另一方面也是当个典型和范例;否则选中的20个师都是中央军的新老嫡系,在舆论和军内观感上总是不好的。
这其中的第27师出自西北军,是孙连仲的基础部队。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四分五裂,其中多支部队投靠南京,但大都不被后者放心,其中实力相对弱的后续逐渐被压减分化,实力较强者只能承认其成为地方实力派。
而孙连仲因为比较听命令,所以孙的基干部队——第27师就被选入了第二批调整师之列;另外,原第22路军的两个师——第30师、第31师也被划给孙连仲;如此再加上孙部的独立第44旅,就是当时孙连仲部的全部阵容了。
在三师一旅当中,因为第27师是调整师,所以武器装备和待遇要更强。
按照当时的配置标准,第27师在装备到位后计有4000支汉阳造新枪,轻机枪方面全面换装哈奇开斯,达到每个步兵班装备一挺轻机枪的程度,总装备量324挺。
重机枪方面则换装72挺新三十节式,平均每个步兵营可配6挺重机枪。
迫击炮方面则换装24门宁造82毫米新炮,每个步兵营可配2门迫击炮。
调整师的编制内还应有山炮、机关炮、战防炮,不过这些炮不足以覆盖20个师,所以实际上还是优先给嫡系配备,这方面第27师就要往后靠靠了。
但是到全面抗战爆发时,第26路军另外配属了博福斯山炮,机关炮和战防炮需要时也可寻求配属,这方面的待遇还是可以的。
战事开始后,第27师首先在河北方向参战,继而转向山西的娘子关;在娘子关一役中,该部付出了重大伤亡。
据孙连仲当时报称,第27师所剩的战斗兵只能缩编为不满编的一个团。
不过当时兵员伤亡虽大,但武器装备没有损失那么多;到该部后来招募兵员,并有伤愈老兵归队后,其兵力数已恢复大半。
而到1938年台儿庄战役前,第27师也留有武器实力数统计。
该师当时有步枪2994支,步枪弹366461发;
轻机枪271挺,轻机枪弹192625发;
重机枪62挺,重机枪弹286060发;
迫击炮22门,迫击炮弹534发;
手枪263支,手枪弹61759发;
信号枪3支,信号枪弹65发;
手榴弹8572枚。
相较于该师原有的编制数,其各类枪炮都略少一部,但主力尚存;在弹药方面,子弹有约90余万发,常备量尚可;但炮弹只有500多发,这个是不太多的。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第27师因为当时补充的都是新枪、新炮,所以在本师建制内的枪炮口径一致,且性能稳定。
这一点第27师要比第30师、第31师好很多,后两者的武器多为西北军时期的遗留,以枪炮性能计要差很多了。
所以在孙连仲部中,第27师依旧是其手中的一支精锐之师。
而在随后的台儿庄战役中,恰好是桂系的李宗仁来指挥,李对于杂牌军的军械,尤其是弹药补充大开绿灯。
所以在台儿庄战役中,第27师等部的枪弹、迫击炮弹的供应是充足的。
以迫击炮弹一项计,第27师战前只有500多枚,加上第30师、第31师的炮弹,总计为4000多发。
对杂牌军来说有几千发迫击炮弹算不错了,但第2集团军(原第26路军升格)在战役中消耗的迫击炮弹却超过了25000发。
这其中除了有沈鸿烈设在台儿庄内的海军陆战队弹药库的因素外,主要就是李宗仁以战区司令之职对前线部队弹药补充的支持了。
以上是从装备和弹药方面对当时第27师情况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抗战有更多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