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街头有个奇特现象,每天凌晨6点,东风东路与北京路交汇处总会出现一位身着旧制服的男子。
他站在十字路口中央,时而抬手示意车辆停行,时而又对着违规过马路的行人高声呵斥,动作虽不专业,但气势十足。
过往行人常常窃窃私语:“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怎么天天在这儿瞎比划。”“看他那样子还挺投入的,但没见哪个交警穿这么破的衣服啊。”
这种议论持续了整整35年,直到人们逐渐了解他的真实身份,态度才彻底转变,甚至开始由衷地敬佩他。
这名男子名叫张爱清,出生于1950年,在昆明一个普通工人家中长大,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下乡插队,与同伴一起在田野间劳作。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他总说“年轻,扛得住”,然而命运的第一次打击很快降临。
在乡下期间他患上严重皮肤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等抢救过来后,听力完全丧失。
尽管成了听障人士,张爱清并未因此消沉,白天坚持劳作,晚上跟随村里懂手语的老人学习,心中始终坚信:困难总会过去。
熬过几年后,他回到昆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没想到更大的意外正悄然逼近。
一次山上作业时,他不慎失足,从四十多米高的断崖坠落。
当时众人皆认为他生还无望,但他硬是靠顽强意志,在山底艰难爬行三天三夜,最终被采药人发现并救回,虽然满身伤痕,却奇迹般保住性命。
或许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院后不久,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情投意合,婚后育有四名子女。
四个孩子绕膝嬉戏,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家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那是张爱清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然而命运似乎不愿让他安稳。
1990年,他姐姐赶集途中,被一辆失控卡车当场撞死。
姐姐的离去令他悲痛万分,但谁也没想到,五年后更大的灾难会降临在他身上。
1996年某日,妻子带着四个孩子前往郊区探亲,过马路时一辆超载货车疾驰而来,妻子与四个孩子全部被撞身亡。
那天张爱清赶到医院,看到五张盖着白布的病床,整个人瞬间呆住,原本完整的家庭,转眼间空无一人。
自那以后,张爱清再未安稳入睡,他每晚都做噩梦,梦见小儿子站在马路对面呼喊,而他因听不见,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辆车呼啸而过。
每次惊醒后,他都会浑身冷汗,立刻冲向出事的路口。
他站在路口,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泪水止不住地流下,心中暗暗发誓: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于是,从那天起,他每天天未亮就起床,清晨6点准时出现在路口。
他听不见喇叭声,只能全神贯注盯着过往车辆与行人:
遇到老人过马路,他便快步上前搀扶;发现小孩奔跑着冲向马路,他立刻拉住;看到闯红灯的电动车,他挥手制止,急了还会跺脚大声呵斥。
那份专注与投入,胜过真正的交通警察。
起初几年,没人理解他,年轻人觉得他多此一举,私下议论他“神神叨叨”;路边摆摊的商贩觉得他影响生意,偶尔还会争执几句。
交通协管员老李看他日日坚持,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回家休息,他只是红着眼眶摆手,许久后才哽咽着用手语比划:“我只是想减少事故。”
老李后来得知他的遭遇后,再未劝阻,反而主动配合他观察路况。
渐渐地,大家开始意识到他的价值,曾经这个路口早晚高峰经常拥堵,还时常发生刮蹭事故,自从张爱清出现后,行人变得守规矩,司机也自觉减速,交通事故大幅减少。
有一次下雨天,一个小女孩险些被车撞倒,是张爱清冲上前将她拉开,虽然自己满身泥泞,却紧紧护住孩子直到家长赶来。
这件事传开后,再没人说他“疯”了,反而从心底里敬佩他。
有人送他一套旧警服和帽子;有家长带孩子路过时,会让孩子向他道谢。
张爱清虽然听不见,但看到大家善意的目光,总会露出笑容。
张爱清就这样在昆明街头坚守了35年。
35年共计12775天,从46岁头发花白的中年人,到81岁满脸皱纹的老人,他每天清晨6点准时出现在路口。
无论是暴雨倾盆还是大雪纷飞,他从未缺席过一天,也从未索取过一分钱。
2007年,昆明市举办“昆明好人”评选活动,不少市民自发为他投票,最终他捧着荣誉证书站在台上,只是反复说道:“我没做什么,只是希望大家都平安。”
从此,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越来越多昆明人知道这位身穿旧警服的“民间交警”,提到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曾经的“街头怪人”,如今成了众人眼中的“城市守护者”。
有他在的地方,无论是行人还是司机,都感到格外安心,连周边商户都说:“有张大爷在这儿,我们这条街的安全感爆棚。”
但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昆明,虽然车辆远不如现在多,但交通规则意识淡薄,行人随意穿行、车辆争道抢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口事故频发。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张爱清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巨大打击后,没有沉溺于痛苦,而是选择挺身而出,守护他人的安全。
他听不见喇叭声,就用双眼紧盯来往车辆;他无法用言语温柔提醒,急了就用呵斥的方式警示大家注意安全。
有人笑他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偏要风吹日晒站在街头。
但张爱清从不理会这些评价,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路口。
他用35年的坚持告诉所有人,即使命运给予重重打击,也可以选择将温暖传递给他人。
如今,他已成为昆明街头一道独特风景,更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地标,提起他,每个昆明人心中都充满敬意。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