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2025 年 9 月 16 日起全面禁用复原乳” 的消息在各大网络平台持续发酵,不少消费者看到后纷纷产生误解,甚至对含复原乳的乳制品产生抵触。而在这场 “误解” 中,受关注度最高、也最容易被误判的,非【复原乳】莫属!今天,我们就来拨开信息迷雾,客观解读新规,为复原乳建立更理性的认知。
一、禁用范围有明确限定,别轻易 “冤枉” 好牛奶
这场讨论的源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第 1 号修改单。这份将于 2025 年 9 月 16 日正式实施的新规,明确了一个关键调整:“灭菌乳” 生产中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需以生牛(羊)乳作为原料。
这一调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从 “受影响” 与 “不受影响” 两方面来看:
受影响的产品:主要是包装上明确标注 “灭菌乳”,或是大家俗称的 “纯牛奶” 类产品。这类产品在新规实施后,原料选择会更聚焦于生乳。
配料表变化:2025 年 9 月 16 日后,合规的灭菌乳配料表中,生牛(羊)乳会成为核心原料,成分会更纯粹。
不受影响的产品:像调制乳、发酵乳(如酸奶)、含乳饮料等常见乳制品,仍可根据生产需求合理使用复原乳,并未受到此次新规的限制。
可见,这场风波的核心,其实是部分消费者混淆了 “灭菌乳” 与 “所有乳制品” 的概念。复原乳并非被 “全面封杀”,只是在 “灭菌乳” 这一特定品类中的使用被调整,在其他适合的领域仍有其存在价值。
二、价值重估:客观看待复原乳
为什么复原乳有时会引发争议,却依然在不少乳制品中被使用?我们不妨客观分析它的特点:
· (一)营养真相:部分成分有变化,核心营养有保障
· 变化部分:生产过程中,像维生素 B1、B6、B12 以及维生素 C 这类对热较敏感的维生素,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 保留部分:蛋白质、钙质、脂肪等牛奶中的核心营养成分,在合理的生产工艺下能较好保留
· 客观看待:牛奶本身并非维生素 C 的主要膳食来源,这类维生素的少量损失,对整体营养摄入的影响相对有限,日常通过新鲜蔬果就能补充
(二)独特优势:适配特定需求,有其不可替代性
· 安全层面:经过超高温处理,能有效杀灭原料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在食品安全保障上有一定优势
· 营养调整:可根据产品需求,针对性添加维生素 D、钙、铁等营养素,更好地适配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
· 满足特殊需求:通过工艺调整,可制成低乳糖、脱脂等类型的产品,为乳糖不耐受、有控脂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这场 “复原乳禁用” 的风波,虽始于对新规的误读,却也意外成为一次普及乳制品知识的契机。2025 年新规的实施,本质上是为了让灭菌乳品类更规范、成分更透明,并非否定复原乳的价值。
未来,灭菌乳(纯牛奶)会更侧重生乳的天然品质,调制乳、发酵乳等则能继续发挥多元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丰富选择。我们迎来的不是 “选择变少” 的时代,而是一个信息更清晰、能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挑选乳制品的新消费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