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 2025 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对“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作出部署。该工具重点聚焦于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采用“准财政 + 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旨在补充项目资本金、撬动社会投资,进而发挥“调结构 + 稳经济”的双重功效。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的核心省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推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实施,这已成为稳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基于辽宁省 2025 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公开数据以及具体案例,对其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以期为优化政策实施、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二、辽宁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应用现状
(一)政策落地进展
2025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后,辽宁省迅速采取行动:
组织协调方面:省发改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等多部门建立了“政银企”联动机制,并明确了各自分工。其中,发改委负责项目筛选工作,央行负责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性银行负责资金投放。
政策宣讲方面:自 5 月起,沈阳、大连、沈北新区等多地陆续召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培训会”。例如,沈北新区于 5 月 27 日举办的培训会,覆盖了 22 个区直部门、10 个街道以及 4 家重点企业,通过解读支持领域、申报流程及实际案例,有效提高了地方政府和企业与政策的对接能力。
项目储备方面:截至 2025 年 8 月,辽宁省已储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 120 个,总投资达 800 亿元。其中,科技创新(如沈阳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数字经济(如大连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消费基础设施(如沈阳超大特大城市停车位及充电设施)、新型城镇化(如大连金普新区城中村改造)等领域的项目占比超过 60%。
(二)典型案例分析
新型城镇化领域——大连金普新区民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项目背景:民和村作为大连金普新区的老旧村庄,居住环境恶劣,公共服务滞后,符合“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方向。
政策支持:2025 年一季度,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分行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放专项借款 8.18 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土地征收、安置房建设及公共配套设施(包括学校、医院、道路)的建设。
项目效果:该项目惠及 2078 户居民,将旧村改造为“新城社区”,不仅显著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文旅消费的发展,预计可拉动社会投资 30 亿元,例如配套商业综合体、文旅项目等。
数字经济领域——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
项目背景: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是辽宁省“十四五”重点项目,一期已成功吸引华为、腾讯等企业入驻。然而,二期项目在扩大产能时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政策支持:2025 年 6 月,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提供资本金搭桥借款 5 亿元,支持二期项目(包括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的建设。
项目效果: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数字经济企业 50 家,带动就业 2000 人,年营收可达 100 亿元,将成为辽宁省数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消费基础设施领域——沈阳超大特大城市停车位及充电设施项目
项目背景:沈阳作为超大城市,停车位缺口达 20 万个,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 30%,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消费升级。
政策支持:2025 年 7 月,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放专项贷款 6 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支持建设 10 万个停车位及 5000 个充电设施。
项目效果:项目预计 2026 年建成,将直接刺激汽车消费,预计新增汽车销量 5 万辆,同时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如电池、充电桩制造等。
(三)成效初步显现
稳投资方面:截至 2025 年 8 月,辽宁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 35 亿元,带动社会投资 210 亿元,杠杆率约为 6 倍,有效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
调结构方面:在投放资金中,科技创新(占比 25%)、数字经济(占比 20%)、消费基础设施(占比 18%)等新兴领域的占比超过 60%,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 + 数字经济”转型。
惠民生方面:城中村改造、停车位建设等项目直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以大连金普新区民和村项目为例,居民满意度达到 92%。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项目储备质量有待提升
新兴领域项目前期工作不成熟:部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项目(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缺乏明确的规划、土地或环评手续,无法满足“列入规划、前期成熟”的申报要求。例如,沈阳某量子计算项目因土地指标未落实,暂未进入储备清单。
传统领域项目占比仍高:部分地方政府仍倾向于申报“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等传统项目,对“消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的谋划不足。以锦州、阜新等城市为例,传统项目占比超过 50%。
(二)政策对接效率不高
企业认知不足:部分中小企业(如科技型初创企业)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市场化运作”(如股权投资、股东借款)模式不熟悉,担心“股权稀释”或“还款压力”,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
流程繁琐:项目申报需经过“地方发改委推荐→省发改委筛选→政策性银行审核→央行资金支持”等多个环节,部分项目因“资料不全”或“部门协调不畅”,审批时间长达 3 - 6 个月。例如,大连某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因环评报告未及时更新,延迟 2 个月投放。
(三)资金使用效率待提高
配套融资落实缓慢:部分项目获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后,商业银行配套融资(如中长期贷款)因“风险评估”或“抵押担保”问题,未能及时到位。例如,沈阳某人工智能项目,配套融资仅落实 40%。
要素瓶颈制约:土地、规划等要素保障不足,导致项目推进缓慢。例如,大连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因土地指标未落实,延迟 3 个月开工。
(四)风险防控压力较大
市场化与政策导向的平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要求“市场化运作”(如股权投资需考虑回报),但部分项目(如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政策性银行面临“政策要求”与“商业可持续”的矛盾。例如,沈阳某生物科技项目,因盈利模式不明确,政策性银行暂未投放。
资金监管难度大:部分项目存在“资金挪用”风险,如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因监管不到位,资金被用于“非项目支出”,因此需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
四、前瞻性建议
(一)强化项目储备与前期工作
聚焦新兴领域谋划项目:省发改委联合科技厅、工信厅等部门,发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清单”(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消费基础设施),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聚焦这些领域谋划项目。同时,设立“项目前期经费”(如省财政安排 1 亿元),支持新兴项目开展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工作。例如,沈阳量子计算项目通过前期经费解决了土地指标问题。
建立“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定期更新项目储备清单,淘汰“前期不成熟”或“不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补充“新兴领域”或“民生改善”项目。建议每季度调整一次,以确保储备项目的质量。
(二)优化政策对接与流程
简化审批环节: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项目申报时可先提交“主要资料”,后续补充“次要资料”,将审批时间缩短至 1 - 2 个月。例如,大连某消费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容缺受理,审批时间从 4 个月缩短至 1.5 个月。
加强企业培训:针对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政策性银行派专人对接,讲解“股权投资”“股东借款”等模式的优势,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例如,沈阳某科技型初创企业通过指导后,成功申报“科技创新基金”1000 万元。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配套融资支持: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引导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出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政策”,明确“优先支持、简化流程”,将配套融资审批时间缩短至 1 个月,并给予“利率优惠”(如比同期贷款低 0.5 个百分点)。
破解要素瓶颈: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建立“要素保障联动机制”,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优先分配土地指标、规划许可。例如,大连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项目通过联动机制,土地指标在 1 个月内落实。
(四)加强风险防控
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政策符合性”(如是否符合科技创新方向)和“商业可持续性”(如是否有盈利模式)评估,确保资金投向“有效益、有前景”的项目。例如,沈阳某生物科技项目通过评估后,政策性银行给予“股东借款”支持,同时要求“盈利后回购股权”。
加强资金监管:运用“大数据”技术(如央行征信系统、发改委项目监管系统),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控”,使资金流向实时可查,防止“挪用”或“违规使用”。以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可实现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
五、结论与展望
辽宁省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应用已初步取得“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效果,但仍面临“项目储备、政策对接、资金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通过“强化项目储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强防控”等措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成为辽宁省“东北振兴”的重要支撑。
短期展望
预计 2025 年全年投放 50 亿元,带动社会投资 300 亿元,推动辽宁省 GDP 增速回升至 5.5%左右(2024 年为 4.8%)。
长期展望
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辽宁省将逐步形成“高端制造 + 数字经济 + 消费升级”的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辽宁省应对经济下行、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需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提升资金效能,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数据来源:辽宁省发改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国家开发银行辽宁省分行、公开新闻报道(如沈北新区培训会、大连金普新区项目公告)。 报告日期:2025 年 9 月 1 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