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中秋与国庆双节叠加的消费旺季正式启幕。从政策端到市场端,多重信号正为酒业市场注入信心:部分地区优化酒类消费限制政策;多地政府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涵盖餐饮、零售等关联领域,贵州等地将酒类纳入消费联动促销范围;宴席市场刚需或将在双节期间持续爆发……
多重利好之下,酒业市场消费复苏的轮廓逐渐清晰。但热闹背后,酒商的谨慎、厂家的策略调整,以及价格带的微妙变化,又让这场"金九银十"充满变数:对承压已久的酒商而言,这是清库存、保生存的关键节点;对行业而言,这是否能成为摆脱调整周期、迈向复苏之春的转折点?
酒商态度:从"赌旺季"到"保生存",务实成主基调
历经三年库存高压与消费疲软,酒商群体的心态已从过去"押注旺季冲业绩"转向"稳周转保生存",具体表现为四大核心态度:
▶ ▷ "动销优先",拒绝"压货游戏"
往年双节前,厂家常会通过"订货会返利""压货享政策"等方式推动酒商进货,但今年多数酒商明确表示"只看动销会,不看压货会"。河南郑州某白酒经销商直言:"去年压了500箱中端酒,到现在还剩200多箱,今年就算厂家给再多返利,没看到实际动销数据我绝不多进一箱。"
对于绝大多数坚守至今的渠道来说,存货淤积问题已经远超合理区间,部分区域酒商库存压力更为突出,"去库存"已成为比"冲销量"更紧迫的任务。
▶ ▷ "进货谨慎,抛货成定局"
为加快资金周转,"全面抛货"成为多数酒商的选择,且抛货范围有从库存积压严重的中端产品,向部分高端副线产品蔓延的趋势。山东某经销商透露,其代理的某二线白酒品牌中端单品(定价400-600元),近期拟以"原价8折"的价格向餐饮渠道抛货,"哪怕每箱赚5块钱,只要能回笼资金就行"。
而在提货方面,压货现象并不严重的渠道商选择比照往年同期提货,但基本上均是有条件的选择了价格带向下偏移的进货策略,整体层面来说渠道依旧认为消费降级会是今年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渠道商更看好今年琳琅满目的新酒品与新趋势,如新酒饮、简装酒、低度酒等,但依旧非常保持谨慎,并未全力下注。
▶ ▷ "聚焦地面",全力服务餐饮与宴席渠道。
在消费场景中,酒商多选择将资源向"即饮场景"倾斜,尤其是餐饮与宴席这两大双节核心场景。
从节前传出的一系列消息来看,第一是厂家对升学宴活动的规模与政策不再热衷于“桌数”等硬指标,集体转向“开盖扫码有礼”“开瓶扫码抽奖”等更易于渠道推广的方式,让渠道商具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其次部分酒商表示,随着禁酒令的逐渐松绑,餐饮渠道推活动抓客流的意愿也变得更加积极,自身也更愿意配合餐饮渠道向下提供有偿堆头展示、开瓶费等一系列促销政策,期望与餐饮渠道一同进行造势举动,迎来消费市场的复苏。
也有一部分经销商表示,双节注重餐饮与宴席渠道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期下半年大众及终端渠道或进一步受大终端、线上促销、即时零售等一系列新消费习惯的挤压,故下注餐饮渠道更有可预期的稳定性表现。
▶ ▷ "盼支持",期待厂商与政策双向发力。
酒商对外部支持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厂商端,希望厂家减少压货任务、提高返利比例,同时提供"库存消化支持",比如协助开展动销活动、回收临期产品;在政策端,期待更多消费刺激措施落地,比如扩大酒类消费券发放范围、纠偏酒类政策限制等。江苏苏州某经销商表示:"如果政府能推出类似贵州'酒菜联动'的消费促进政策,我们愿意再让利,这样消费者得实惠,我们也能多走货。"
厂家动作:低端发力、大单品"让路",聚焦"渠道出清"
面对酒商的谨慎态度与市场的复苏需求,厂家的策略调整更趋务实,核心动作集中在两大方向,均围绕"推动渠道去库存、适应大众消费"展开:
一是 "低端突围",锁定大众与新酒饮赛道。从目前已披露的厂家规划来看,多数酒企在双节期间将资源向低端大众产品(定价 300 元以下)与新酒饮品类倾斜。茅台动作尤为密集,除加大 UMEET 蓝莓气泡酒等新酒饮产品的铺货力度外,还推出台源红(建议零售价 198 元 / 瓶),同步开启台源系列产品试销,进一步丰富大众价格带产品矩阵;同时对经销商政策适度松绑,通过放宽进货门槛、优化返利机制等方式降低合作压力,激发渠道推广积极性,此外还重点推动悠蜜系列产品动销,全方位覆盖大众消费场景;五粮液针对大众市场推出 29 度 "五粮液・一见倾心",主打家庭聚会与朋友小聚场景;泸州老窖则将复刻版二曲(建议零售价 65 元 / 瓶)和头曲系列作为主推产品,通过促销活动拉动动销。
厂家选择这一策略的逻辑清晰:一方面,300元以下价格带是大众消费主力,双节期间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场景对该价位产品需求旺盛,且库存压力相对较小,能快速形成动销;另一方面,新酒饮赛道(调制酒、低度酒)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厂家希望通过布局该赛道抢占增量市场。
二是"大单品静默",默认配合渠道出清。与低端产品的"热推"形成对比,多数酒企的主力高端大单品(如茅台飞天、五粮液普五、泸州老窖国窖1573)在双节期间动作甚少,既未推出产品翻新,也未传出调价控货等信息,而是采取"静默策略",默认支持渠道消化现有库存。更有很多厂家主动开启各类以提高开瓶率为思路的双节策略,配合渠道清理淤积加速市场运转回归正常,具体厂家动作可见知酒文章:《一切为了消费,酒厂与经销商合力动销》
价格带变化预判:"拼造势","大出清","看保价"
双节期间的价格带变化,将成为观察酒业市场复苏程度的关键指标。结合当前市场供需与厂商策略,三大价格带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
300元以下:竞争白热化,"造势者"得市场。作为大众消费的核心价格带,300元以下市场将成为双节期间的"主战场",竞争焦点不仅是价格,更是"场景造势"。
从品类实践来看,今年较为火热的新酒饮、调制酒、低度酒、简装酒等产品品类均在积极探索场景绑定路径:针对年轻消费者(18-30 岁)的新酒饮,聚焦朋友小聚、露营野餐、宅家追剧场景;面向女性消费者与饮酒新手的调制酒,瞄准闺蜜下午茶、家庭轻社交、节日伴手礼场景,强调 “无需调配直接饮用”;低度白酒则锁定家庭消费者与老少同聚场合,绑定中秋家宴、晚餐佐餐、走亲访友场景,以 “低度不易醉、适合全家分享” 为卖点;而简装酒则谋求品类向上,聚焦日常自饮、中端商务、平价礼赠等场景,以“极致性价比”同时承接“理性升级”与“消费降级”需求。
在这场竞争中,"谁能精准绑定消费场景、谁的促销活动更贴近消费者需求",谁就能赢得动销。预计双节期间,300元以下价格带销量将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具备"场景造势能力"的品牌与品类,市场份额有望获得坚实提升。
300-800元:渠道大出清,年底现新格局。300-800元价格带曾是商务用酒与中端宴席的主力,但受此前商务消费疲软影响,该价位段库存积压最为严重,双节期间将迎来"大规模出清"。为加快库存周转,经销商大概率会采取"降价促销"策略,这种"出清"将持续至年底。预计到12月底,300-800元价格带库存压力将有所缓解,同时市场格局将迎来重构:部分缺乏品牌力、库存压力大的中小品牌可能退出市场,头部品牌与区域强势品牌将通过"出清+整合"抢占份额,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高端(800元以上):保价成标杆,折射消费与渠道复苏度。高端酒的"保价能力",将成为衡量双节消费能力与渠道恢复情况的核心指标。目前飞天茅台与五粮液普五批发价波动不大。
若双节期间高端酒能维持官方指导价,甚至市场价回升,说明高端消费(如高端宴席、商务宴请)已实质性复苏,渠道库存消化顺利;若市场价持续下跌,则意味着消费能力仍未完全恢复,渠道库存压力仍在。从目前趋势来看,随着高端宴席订单的增加,高端酒保价成功率较高,预计双节期间高端酒销量将实现同比增长。
抓牢"去库存、盯场景、慎跟风、重评估"四大关键词
面对双节期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渠道商(尤其是经销商、终端门店)需摒弃"赌旺季"的心态,以"务实、精准"的策略应对,核心可围绕四大关键词展开:
第一,"去库存":注重场景化结合,通过匹配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促进库存消化与品牌价值维护的平衡。
第二,"盯场景":实现传统与新兴场景的全覆盖,在巩固宴席、餐饮等核心场景的同时,关注露营、家庭派对等新兴消费场景的拓展潜力,挖掘增量空间。
第三,"慎跟风":结合自身渠道特性与客群特征选择合适赛道,对新酒饮、低度酒等热门领域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跟进促销战,注重差异化竞争。
第四,"重评估":双节结束后进行全面复盘,从库存消化、渠道效能、消费趋势等维度总结经验,为后续经营方向提供数据支撑,避免盲目订货与布局。
中秋国庆双节,对酒业而言既是"去库存、保生存"的关键节点,也是检验市场复苏成色的"试金石"。对酒商来说,这不是"最后一搏",而是"调整节奏、回归理性"的开始;对行业来说,若双节期间动销持续回暖、库存稳步下降、价格带趋于稳定,那么酒业的"复苏之春"将不再遥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