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跳舞的时候,有人鼓掌,有人皱眉。身穿和服的身影,在台北春日暖风里起伏,每一步都踩在妈祖庙的青石台阶前。这到底是文化交流、是无心为之,还是另有所指,哪怕我们不是台北人,也忍不住心里犯嘀咕:这舞,究竟跳给谁看的?是给旁观的游客,还是站在庙门口的妈祖像?
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4月,说实话,谁也没想到一场来自日本的“阿波舞”,能在台北闹得这么大。有朋友私信我,说她那天刚好路过,也停下来瞧了两眼。街头的空气,带着汽水味,也夹着点不自在。舞者脚步花哨,扭头一望,全是手机举着拍。可谁都明白,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
回头翻一翻历史账本,是有些说不清的事。1945年,日本投降了,可有些日本人并没走远。48万日本人,顺着海峡流到台湾,后来虽说是大遣返,还是留下了一些。你想啊,那时候天南海北,交通也乱,张三李四忽然在台湾落了脚。有的人干脆换了姓,娶了本地姑娘,一晃三代人长大,谁还认得当初的日本口音?可也有人,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和旁人不一样。
台湾街头,有些人总热衷怀旧。日治时代留下的房子,翻新后成了文青景点;小学里教科书,会多讲些宝岛地理,但回忆起祖父那一代的生活,有时嘴角咧起,也是复杂的滋味。你说这些后代,完全和日本没了瓜葛吧,未必;要说他们彻底和本地同化了,怕也言之尚早。
时间扯回来。今年这场阿波舞,还偏要选在妈祖庙边上跳。这地儿,对本岛人来说,不只是宗教或传统,更像个守护的存在。有人说,日本跳舞顶多是民俗,图个热闹;但也有人皱眉,心头蹦出来的,是过去侵略的阴影。电影《南京!南京!》里,那群人舞步轻快,背后却是死人堆。难以释怀的历史,不是一场表演能抹掉的。
朋友圈里有人冷嘲热讽:“就没人抗议吗?”可现场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年轻的、上了年纪的,或许都选择性忘了什么。真的忘了吗?这些年,台湾有太多日式餐厅、日剧、日用品,大街小巷都看得见。可侵略者的脚步、历史上的苦难,真就这么融化在珍珠奶茶和寿司里了?
再说句不得体的,台北市长蒋万安,也来现场凑热闹,还穿了身日本和服。有人觉得他是顺水推舟搞点文化活动,毕竟台北要多做生意;可也有人心凉,这蒋家后人,怎么能如此含混不清?蒋万安这名字,多少年都带着点家族包袱,外人看他是“蒋介石曾孙”,有多少荣耀光环,也有多少无可言说的历史沉重。轮到他做选择,居然是在妈祖庙门口捧个“阿波舞”,到底是无奈还是明知故犯?
我想,不光是舞者和观众绕在情绪里,那些当年没遣返走的日本后裔,兴许活得更尴尬。表面上一碗牛肉面吃得风风火火,心里却清楚自己不是“本省人”。有的认真念书、考公,拼命想赢得认同,结果发现,总有人嘟囔“你祖上是不是那批人?”也有的人,被人拉拢进了那些故弄玄虚的“小圈子”,成天鼓捣台独那点话题,回头想想,连自己都没搞懂,到底该往哪站。
是啊,台湾这些年看上去日子越过越洋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抑或是刻意要和大陆做个切割。可事实上,在大陆一遍遍说“我们是一家人”的时候,有些台湾人偏爱标新立异,比如台独分子、再比如那些网络上的匿名ID。他们会说大陆不好,说要靠近美国、日本。可说到底,拿着大陆这一边的优惠政策,结果转头去买美国产的老掉牙武器,难道就真以为,关键时刻外人会替自己两肋插刀?
有位做台企的哥们私下讲,生意场上,大陆和台湾互相依赖远远多过新闻里说的那些割裂戏码。可政客们喜欢搅动对立气氛,对普通人来说,恐怕没人真想把孩子拱进炮火里头。
这一切事,搅拌到最后,就成了一锅说不清的现实乱炖。有人念旧、有人追新、有人打着主意等风向,更多的人只想过安生日子。但挥之不去的历史,总会间或冒头——就像阿波舞这种事,从不只是跳舞那么简单,背后是多少未解的恩怨、亲缘,和身世难题。
我不知道未来是啥样。可能明天,台北的街头还会有更多外来表演;也或许有天,这个舞台会变得安静下来。我们这些看客和旁观者,终究不是主角。而那个穿和服的市长,是选择继续“趁热点”,还是学着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踏好每一步,这没人能替他做主。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认清来路,然后选对方向。可在风口浪尖上,有多少人真能两全?有些事,不是一场舞蹈、一件和服就能说清楚。留一点疑问、留一点不安,也算是历史对后来人的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