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西部的阿拉伯港口时常会有船队满载着非洲黄金、阿拉伯薰香、波斯骏马等货物,航往印度和东南亚,以换取那里的香料、大米、棉布和中国瓷器。
商品的贸易流动也促使着文化和宗教的传播,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充斥着整个印度洋。
印度洋不属于任何国家和城邦,再强大的船队也不能垄断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
即便是1405年至1433年间有着二百四十多艘船只、两万七千名船员的郑和远航船队也是如此。
但达伽马的葡萄牙船队驶入印度洋后,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外来者无法理解印度洋世界的复杂性,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去理解,他们需要的仅仅是贸易垄断下的财富。
这是也能叫礼物?请原谅我粗鲁且无礼的笑声
1498年5月28日,达伽马带领着13位船员登上了科泽科德的码头。
为了不给祖国丢脸,探险队员们带上了最珍贵的礼物、穿上了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衣服。
而满怀善意的科泽科德国王扎莫林(科泽科德统治者的称呼)则为远到而来的贵客们准备了轿子来迎接他们。
当然,热情的背后自然也少不了,彼此为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而所做的准备。
在前往宫殿的路上,葡萄牙人被这座城市的规模所震撼,但最让他们吃惊的是“大教堂”里的“圣母像”,它们有着1寸长的牙齿,4、5条胳膊。(其实是印度教的神庙)
傍晚他们见到了科泽科德的国王扎莫林,这是一位珠光宝气、锦罗玉衣的老者。
达伽马向扎莫林转达了伟大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问候,并讲述了他们六十年来探索印度的经历。
但当葡萄牙人呈上礼物时,扎莫林的部下们忍俊不禁。
这些“珍贵”的礼物包含:12块带条纹的布、4顶鲜红色兜帽、6顶帽子、4串珊瑚、6个洗手盆、1盒糖、两箱蜂蜜和两箱油。
在印度洋,即便是麦加和印度最穷的商人,也都不会拿出这么寒酸的礼物,扎莫林要的礼物是黄金。
本就视达伽马一干人等为竞争对手的伊斯兰商人看到此情此景,便纷纷进言说:这分明是一群海盗,而非商人。
随后的接见气氛与先前相比,少了一份热情,却多了几分冷淡。
这里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扎莫林开始重新盘问起达伽马的来历,因为他无法相信一个富饶国家的使团,会如此慢怠自己。
一贯武力至上的达伽马呈上了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书信,并解释说:我们是一路探险过来的,能活着见到你已经是托耶稣老爷的福了。
虽然扎莫林的部下验证了曼努埃尔一世书信的真伪,但显然科泽科德的统治者已经对这群葡萄牙人失去了兴趣,猜疑和不安充斥着双方,见面草草结束。
随后的几天,达伽马多次要求返回自己的船上,但都被扎莫林的部下以天气预报说“要刮大风下大雨”为由而拒绝,相互的猜忌慢慢变为敌视。
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葡萄牙人害怕伊斯兰商人加害自己,而扎莫林则担心葡萄牙人不交入港税就开溜。
就在达伽马的船队担心随时被杀时,扎莫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卖完你们手中货物后就能离开港口。
葡萄牙人只得听从建议,拿着他们手中的破烂儿在科泽科德城中游走贩卖。
虽然生意惨淡,但是情报无价
扎莫林好歹也是一方之主,虽然态度上对葡萄牙人不怎么友善,但还是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供给。
达伽马的船员被允许三人一组轮流在城内贩卖货品,但一直在海上漂流了300多天的船队能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卖?只能是船员们自己的私人物品。
在马拉巴尔海岸最富庶的国家卖破烂儿,销量简直惨不忍睹。
要知道因为扎莫林的治国有方和对贸易的公平公正,使得科泽科德即便没有大港口,但还是遍地香料、宝石和奢侈品。
虽然销量惨淡,但船员们在城中打探到了不少无价的贸易情报。
达伽马一直留心提防的那些伊斯兰教商人,不仅只在科泽科德,他们还活跃在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的其他贸易港口。
他们或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商旅,或是穆斯兰水手与低种姓印度人的后裔。
这些人通常扮演统治者与外商们的贸易中间人,因此视葡萄牙人是竞争对手。
船员们还打探到了半世纪前郑和船队造访印度洋的事迹。
这些消息,为日后葡萄牙人垄断香料产地,并切断伊斯兰世界生命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基督教国王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达伽马的船队就这样在科泽科德卖了3个月的破烂儿,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担心阿拉伯商船队会出现在港口,因为那样他们就死定了。
这个过程中达伽马并没有忘记他的外交使命,再次拜见了扎莫林,希望他能够允许葡萄牙在科泽科德建立贸易站,从事香料贸易。
但扎莫林依旧反应冷淡,甚至还催促他们尽快补缴此前欠下的入港税,这让原本就有敌对情绪的双方关系更加紧张。
其实,船队交入港税是印度洋贸易的惯例,而且葡萄牙人呈上的礼物确实太过寒酸,甚至有羞于的意味。
达伽马不能就这么等待,这不是探险家的行事风格。
1498年8月19日,他绑架了25名当地人(其中包括6名贵族)作为谈判筹码,要求扎莫林写书信给曼努埃尔一世同意建立贸易战,还要求扎莫琳把自己大老远背来的“发现碑”立在港口,以便世人能够知道自己的伟大。
但当扎莫林一一照做后,达伽马却只释放了12名人质,剩下的人被他当作护身符留在了船上。
扎莫林可能平生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但人质还在流氓手上怎么办?!
必须派船队追击。
3对70的海战
葡萄牙人本想高速逃离科泽科德,但无奈海上无风。
随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大约70艘装满身着盔甲战士的战舰。
达伽马的船队只有三艘破损的克拉克帆船(那艘补给船早已葬送在非洲海岸线上),船员也是损失过半,其实不追他们,葡萄牙人也未必能顺利回国。
3比70,扎莫林稳赢。
但事实并非如此,大炮让科泽科德人重新认识了什么叫海战。
达伽马的克拉克帆船上不仅配备了火力强大的射石炮,还有能快速射击的后膛回旋炮(佛朗机炮)。
所以,即便只有3艘帆船,达伽马还是给科泽科德人上了90分钟的海战课。
直至风起,葡萄牙人才开离战场。
一个月后达伽马到达了补给港口安吉迪乌岛(Anjediva),陌生船队的到来,引来了不少居民的围观。
印度之行让葡萄牙人看谁都像复仇者,只要有人接近,他们便开跑警示。
达伽马的船队在这里休整了半个月,期间科泽科德的舰队尝试再次进攻,抢回人质。但葡萄牙人重创了他们的旗舰,他们只得败退。
1498年10月5日达伽马正式踏上回国之旅。
灾难般的返乡之路
在印度洋,没有船长会选择在10月至次年1月这个时间段向西航行,因为此时没有合适的季风。
但达伽马根本不了解印度洋,再加上没有领航员,所以犯下了致命错误。
船队不是被逆风吹回原地,就是在无风中漂流。
缺乏食物和淡水让疾病和死亡陆续出现在甲板上、船舱中,出发时在大西洋中心的那种漂泊的绝望此时再次上演。
耶稣又一次拯救了他们,达伽马的船队终于在1499年1月2日回到非洲东岸。
要知道,当初葡萄牙人仅仅花了23天就自西向东横穿了印度洋,但返航却整整花了90多天。
即便如此,在非洲东岸,达伽马的船队也还不忘在途经伊斯兰港口摩加迪沙时,向港口开炮,目的是惩罚港口里的伊斯兰教徒。
风雨飘摇的葡萄牙船队在1月7日来到马林迪,这是少数对葡萄牙人友善的港口。
当地的苏丹为了亲近葡萄牙人,特意赠送了一件象牙给曼努埃尔一世。
本可以高兴几天的达伽马却又因为圣拉斐尔号帆船而沮丧,因为蛀虫严重,再加上船员损失太多,葡萄牙人只好放弃陪伴他们冒险的伙伴,最终将其烧毁。
随后,达伽马一路顺风南下,越过好望角,回到了熟悉的西非。
虽然船队在非洲冈比亚河入海口附近遭遇暴风雨,达伽马的哥哥保罗也因病死在了回乡的路上。
但1499年8月,葡萄牙船队还是顺利回到了里斯本,完成了这次史诗般的航行。
史诗航行之后
为了庆祝达伽马的成功,曼努埃尔一世举行了全国巡游,并自命为“天命所归”的君王。
自信爆棚的曼努埃尔一世认为自己是印度洋的主人,于是在自己的头衔上加上了:埃塞俄比亚、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和贸易之主。
达伽马虽然没有完成外交任务,而且与很多非洲和亚洲港口交恶,导致葡萄牙人在东非和亚洲臭名昭著。
但曼努埃尔一世没有亏待他,达伽马被赐予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全东方的海军指挥头衔,并破格得到领主的称呼。
达伽玛与印度的缘分没有结束
1502年达伽马率领一支大规模船队重返了科泽科德,并要求扎莫林驱赶所有伊斯兰教徒。
扎莫林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无礼的要求,达伽马不仅故技重施,炮轰了城市,更变本加厉的俘虏了异教徒和印度渔民,并将他们绞杀在帆船桅杆上,随后碎尸送回港口。
达伽马作为探险家的伟大不可否认,但他又是大海中的十字军,是无情的异教徒讨伐者。
发现印度是不是意味着葡萄牙走向帝国之路、成为世界霸主?
达伽马的印度之行,开辟了欧亚航线。
这条航线虽然为葡萄牙皇室带来相当不菲的财富收入,但航行的成本和风险也极高,几乎每次航行人员的损失都在3成以上。
另外,如何经营亚洲的贸易航线,对于葡萄牙皇室来说也是一大困难,印度洋上很多反葡萄牙势力都在不断地抗击。
发现印度的半个世纪后,葡萄牙帝国已是内忧外患,他们的亚洲生意是如何被别人瓜分,是我们的下一个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