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日,俄乌冲突已持续1286天。当前乌克兰战场呈现出战术推进与战略消耗交织的复杂态势。
俄军宣布在顿涅茨克南部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系统性削弱乌军后勤体系;而乌克兰则通过远程打击威胁与局部防御反击维持战略韧性。
西方内部出现政策分化,德国转向后勤支援,美国则明确拒绝直接军事介入。
俄罗斯最新战况
俄军过去一周在顿涅茨克南部地区取得重大战术成就,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临近扎波罗热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边界地带以及波克罗夫斯克市周边。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宣称已解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六个定居点,并表示对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和季米特洛夫两地的乌军战斗群实现全面火力控制。
此外,俄军对乌方港口基础设施、挪威提供的NASAMS导弹系统以及156处部队集结点实施打击,称此举旨在削弱乌军支援能力。
在过去一天的作战中,俄方称造成乌军约1340人伤亡,各方向战斗群均报告相应战果。防空系统方面,俄军宣称击落多架无人机、火箭弹及航空炸弹。
自特别军事行动展开以来,俄方统计累计摧毁乌军大量装备,包括666架飞机、8万余架无人机以及逾2.4万辆装甲战车等军事目标。
乌克兰最新战况
8月30日,乌克兰境内四条战线持续爆发军事冲突,双方共发生77次战斗接触。
俄军从本土对乌克兰边境多个定居点实施炮击,并动用制导航空炸弹袭击。在北部斯洛博詹什奇纳和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发动99次炮击,其中包括三次多管火箭炮攻击。
南斯洛博詹什奇纳地区,乌军成功击退沃夫昌斯克等三处进攻。库皮扬斯克与莱曼方向持续交火,后者发生13次俄军袭击,其中5次战斗仍在进行。
西韦尔斯克与托列茨克方向分别击退俄军三次和四次进攻。波克罗夫斯克地区战况激烈,俄军发起32次攻势企图夺取乌军阵地,但26次已被击退。新帕夫利夫卡方向发生18次袭击,六处战斗尚未结束,哈夫里利夫卡遭空袭轰炸。
胡利亚波勒与奥里希夫地区当日无进攻行动,普里德尼普罗夫斯克方向一次袭击未果,其余战线态势未发生显著变化。
与此同时,俄军2025年春夏战役以失败告终,累计伤亡超过29.1万人。自2022年2月24日至2025年8月31日,俄军总战斗损失达1,082,140人,仅过去24小时内便有810人死伤。
泽连斯基宣称将发动远程打击
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近日威胁将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深度打击,声称已具备实施此类行动的能力与资源。
他在听取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的战况汇报后强调,将继续采取主动军事行动以保护本国利益,但未透露具体行动计划。
此番表态发生在其宣称乌克兰已成功研发“火烈鸟”远程导弹之后。据泽连斯基表示,该导弹射程可达3000公里,能够覆盖莫斯科及乌拉尔山脉以远地区,但他同时承认大规模量产需待数月时间。
英国媒体则对导弹的自主研发提出质疑,指出其与英国米兰尼翁集团展出的FP-5巡航导弹存在高度相似性。
英国长期以来支持乌克兰获得远程打击能力,此前已向其提供“风暴之影”巡航导弹。
德国调整对乌战略:放弃出兵转向后勤保障
德国总理梅尔茨此前虽对派兵参与乌克兰维和任务持开放态度,但这一立场因特朗普的最新表态发生重大转变。美国总统明确反对向乌克兰部署美军,并强调欧盟应承担主要安全保障责任。
此举直接导致柏林暂停了相关讨论,梅尔茨公开表示现阶段已无人讨论派遣地面部队,未来或需待停火实现后再重启谈判。
目前德国计划通过非直接军事介入方式支持乌克兰,包括提供财政担保、维持军事培训合作、推动本国军工企业在乌生产武器,以及在停火后可能承担部分乌军薪饷支出。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基辅维持长期防御能力。
莫斯科方面一贯反对西方在乌驻军,强调任何安全保障协议必须尊重俄罗斯利益且需由其参与制定。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重申,解决方案应确保乌克兰的非军事化与中立地位,同时承认当前领土现实。俄罗斯认为担保应是和平进程的结果而非前提条件。
西方阻挠美俄关系不惜牺牲乌克兰
前美国情报官员、联合国前检查员斯科特·里特指出,西方内部存在强烈反对势力,企图阻止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改善。
这些反对者不惜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达成其目标,甚至导致乌克兰社会根基遭受严重破坏。
里特进一步表示,基辅当局即将开始征召18岁青年上前线,这将加速乌克兰的人口消耗与社会结构的瓦解。
自2022年2月以来,乌克兰已进行多次总动员,并采取严格手段防止适龄男性逃避兵役。
社交媒体频繁流传征兵人员公开抓壮丁甚至动用暴力的画面,反映出军队面临严重人力短缺。
与此同时,大量适龄男子正以各种极端方式试图逃离乌克兰,往往面临极高风险。这一状况凸显出乌克兰在持续冲突中承受的重压与深层社会危机。
总结
持续三年半的俄乌冲突已造成双方巨大伤亡与装备损耗,战术层面的得失难以掩盖战略层面的僵局。
俄乌双方均试图通过军事手段争取谈判筹码,而西方的政策分歧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乌克兰面临兵力枯竭与社会结构重压,俄罗斯则承受长期制裁与战争消耗。
这场冲突已超越单纯军事对抗,演变为地缘政治意志与资源承受力的多重博弈。各方行动均试图在战场与谈判桌之间寻找杠杆,但和平曙光仍被硝烟笼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