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轻轻洒在老周的手背上。他盯着自己微微颤抖的指尖,深吸一口气,尝试像往常一样拿起桌上的牙刷。可手指不听使唤,牙刷在掌心打滑,冰凉的塑料柄撞在陶瓷杯壁上,发出清脆又刺耳的声响。这是老周被这种 “怪病” 缠上的第三年,也是他无数次与失控的身体对抗的日常。
三年前,老周还是社区里出了名的 “活力达人”,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傍晚还会带着邻居们跳广场舞。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走路时脚步像灌了铅,手臂也很少自然摆动。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直到有天吃饭时,手中的筷子突然掉在地上,碗里的粥洒了一桌,家人才慌忙带他去检查。
确诊后的那段日子,老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见任何人。曾经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他看着镜子里眼神黯淡、动作僵硬的自己,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连吃饭、穿衣这些小事都做不好,我活着还有什么用?” 夜里,他常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脑海里满是绝望的念头。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打听能帮他改善状况的方法,可老周始终提不起精神。
转机出现在社区组织的一次病友交流活动上。那天,妻子软磨硬泡,才把老周拉出家门。活动现场,老周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人:有人走路需要借助助行器,却依然坚持每天散步;有人说话语速缓慢,却主动分享自己与疾病相处的经验。其中一位姓王的阿姨,患病已经八年,却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用书法打发时间。“刚开始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天塌下来了。可后来我发现,只要慢慢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日子照样能过好。” 王阿姨握着老周的手,语气温柔却充满力量。
那天的交流,像一束光照进了老周灰暗的世界。他开始尝试改变,先是跟着社区康复老师做简单的动作训练。最初,一个抬手的动作,他要反复练习几十次才能完成,汗水浸湿了衣衫,手臂也酸痛难忍,但他没有放弃。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动作比以前灵活了一些,吃饭时不再频繁掉筷子。接着,他又报名参加了社区的书法班,虽然握笔时手还是会抖,但他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每当写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他都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老周还学会了调整心态。以前,他总怕别人看到自己颤抖的样子,出门时总是低着头。现在,他会主动和邻居打招呼,甚至在社区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刚开始确实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但后来想通了,这只是一种病,没什么好丢人的。” 老周笑着说。他还组建了一个病友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和大家互相鼓励,分享康复技巧,很多像他当初一样陷入绝望的病友,在他的带动下,也慢慢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如今的老周,再也不是那个被绝望笼罩的老人。每天清晨,他会准时出现在公园,跟着音乐慢慢做着康复操;午后,他会在书房里练习书法,阳光洒在宣纸上,映出他专注的身影;傍晚,他会和妻子一起散步,偶尔还会跟邻居聊上几句家常。虽然身体依然会有不受控制的时候,但他已经学会了与疾病和平相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老周的故事,只是无数帕金森患者的一个缩影。在与疾病对抗的道路上,他们或许会经历绝望与痛苦,但只要不放弃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能一步步走出困境,逆袭人生。正如老周常说的:“生活就像爬山,遇到陡坡时,慢一点没关系,只要一直向上走,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