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陕西三丰粮油有限公司子洲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总经理王峰的指尖划过打磨一新的榨油设备,眼中满是感慨:“你看这条全物理压榨生产线,当年可是咱陕北独一份,现在复工了,又能榨出小时候那股子纯香味了!”从1988年建厂时的初创者,到见证企业辉煌、无奈停产,再到如今亲历老厂重焕生机,在子洲这片土地上,王峰的大半辈子,早已和这家陕北老牌粮油企业紧紧绑在一起。
而这家曾陷入沉寂的子洲老牌企业,究竟如何凭着对品质的坚守、政企同心的助力“破局”重生?答案,就藏在它重焕生机的每一个细节里。
老厂记忆:一口“陕北油香”闯出名气
提起陕西三丰粮油有限公司的“高光时刻”,王峰总能清晰说出一串亮眼数字:占地135亩、总资产2.3亿元、年加工原料8万余吨、年产值达5亿元……“那时候咱不只是陕北最大的食用油生产企业,更是全省油脂行业里数得着的标杆!子洲、绥德两个加工厂连轴转,门口拉原料的卡车能排到307国道上。”
这家扎根子洲县苗家坪镇工业园区的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依307国道等交通干线,南临滋养一方的大理河,且紧邻陕北优质黄豆产区,从源头上保障了品质。而真正让它在省内外打响名气、圈住大批“回头客”的,是刻在骨子里的“陕北味”坚守,这份坚守,藏在对原料和工艺的双重严苛里。
原料上,只认陕北特有的“元宝豆”——这种黄豆形似肾,颗粒饱满、油脂含量高,是榨油的“黄金原料”。“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准‘好油靠好料’,始终从源头把关,多环节筛选,真正做到每一粒原料都来自陕北的黄土地,带着家乡的味儿。”王峰的话语里,满是对原料品质的笃定,也道出了“陕北味”的源头。
工艺上,更懂“平衡之道”。既拥有日加工200吨的现代化生产线,满足规模化供货需求;又特意保留全物理压榨的传统技法生产线——不用化学添加剂,靠老手艺慢慢榨、细细滤,把“元宝豆”的原香锁进油里,专门生产高端营养油。
靠着这份对“陕北味”的较真,公司旗下产品口碑一路走俏。“秦香”牌黄豆油因富硒无添加,成了老百姓厨房里的“常驻客”;“力浓”牌礼品油包装精致、口感纯正,更是当地走亲访友的“硬通货”…… 那时,“三丰粮油”的名号不仅响彻陕北,产品更卖到了陕西、山西、甘肃等五省区,不少外地顾客都说:“就认这口地道的陕北油香!”
困境蛰伏:一场停摆牵动四方人心
然而,市场的风浪终究袭来。受市场波动与资金压力叠加影响,三丰粮油这条曾充满活力的“油脂生产线”按下了暂停键——曾经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的厂区渐渐静了下来,生产线没了动静,原料库空了大半,角落的设备慢慢蒙了尘,再不见往日里拉原料的车队排到路口的热闹景象。
这份沉寂,最先牵动的是豆农们的心。作为当地黄豆收购的“主渠道”,三丰粮油曾是周边村子农户的“定心丸”,大家种了黄豆,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公道价。可厂子一停,黄豆的销路跟着断了,以往不用跑远路就能变现的豆子,如今找零散贩子收购,给的价常不够来回折腾的功夫钱。没了稳定销路,不少农户没了种黄豆的劲头,慢慢改种其他作物,曾经连片的黄豆地,渐渐没了往日规模。
企业的债权问题也随之显现,让不少与之相关的合作方、债权人心里犯了难。
作为参与厂子创建、陪伴多年的“老油脂人”,王峰的心里五味杂陈。那段时间,他总爱绕着厂区走,摸着熟悉的压榨设备,想起过去车间里满是油香、工人忙碌的场景,再看眼前的冷清,忍不住叹气:“这可是咱陕北的老油厂啊,有代代相传的传统工艺,有这么多年攒下的好口碑,要是就这么没了,不光是咱的损失,更是陕北油脂行业的遗憾!”他不止一次跟身边人说,心里总憋着股劲,盼着有朝一日能让老厂重新开起来,让这口“陕北油香”别断了根。
涅槃重生,一轮帮扶重焕老厂生机
三丰粮油的转机,源于当地政府对传统企业的主动托举与帮扶。“三丰是咱子洲的老牌企业,口碑和技术都在,不能就这么倒下。”子洲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王鹏说,为了盘活这家老厂,政府主动牵线中创产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资产收购、债务化解到设备改造,全程跟进帮扶。特别是专门针对“钱、人、料、手续”这些难题发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想为父老乡亲办实事,加上三丰口碑好、政府也支持,我才决定接手。”土生土长的子洲人、中创产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子恩带着这份初心接下重担。重启后,企业秉持“创品牌、树形象,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决心要让老厂不仅“活”过来,更要“火”起来。
政企协同发力下,仅两年多,中创产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便化解企业债务,投入近2000万元改造设备、翻新厂区。今年8月8日,第一桶“秦香”牌黄豆油流出生产线,停产多年的三丰粮油正式复工复产。
如今再走进厂区,一派忙碌景象扑面而来:原料库里,农户拉着自家的黄豆正在过磅,抽检员仔细化验水分、含油量后,在单据上写下“合格”。车间里,传统压榨线的轰鸣声再次响起,王峰看着金黄的油液缓缓流出,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段视频,轻声说道:“给老同事们看看,咱的老厂又‘活’了!”
“不仅要‘活’,还要‘火’。”苗子恩也有了新的规划,接下来公司将创好“子洲黄豆”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一边提高收购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边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标准结合,让“陕北好油”走得更远。而王峰也有了新目标:“我要把一辈子的榨油经验传下去,让这老手艺,在新日子里焕发新生机。”
从辉煌到蛰伏,再到如今的复苏,三丰粮油的故事,不仅是一家老企业的“重生记”,更是子洲县优化营商环境、守护传统工艺的生动实践——一份对品质的坚守,一场政企同心的助力,让陕北老油坊的香气,再次飘向了更远的地方。(记者:马哲 榆林传媒中心:赵娜 张占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