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生在世,所有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看似轻而易举的收获,往往是最沉重的负担。
侥幸逃脱的亏欠,终究会成为难以偿还的债。
不贪小利、守着本分的人,反而能知足常乐。
1、太贪,一无所有
《菜根谭》有言:“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人若贪得无厌,终将失去所有。
总想占尽便宜的人,最后往往吃尽大亏。
春秋战国之际,秦国正筹谋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彼时的蜀国物产丰饶,秦惠王心生觊觎。
只可惜秦蜀之间山道崎岖,秦军主力根本无法顺利通行。
有一日,一位大臣进殿献策:
“蜀王生性贪婪,大王若想取蜀,不妨从这一点着手。”
秦惠王听罢,顿时有了主意。
他即刻召来能工巧匠,命人雕琢了一头石牛,还特意在石牛口中嵌了黄金。
随后,又暗中派人四处散播消息,称秦王得了一头能吐金的神牛。
没过多久,这消息就传到了蜀王耳中。
蜀王贪念顿起,急不可耐想据为己有,当即派使者赶赴秦国,提出要买下这头石牛。
秦惠王接见蜀使时,故作难色道:
“石牛分量极重,通往蜀国的路途艰险,运输时恐怕会有损伤。”
蜀王听完使者的回报,全然没察觉其中的圈套,立刻下令征调民力,全力修缮通往秦国的道路。
结果,道路刚一修好,秦国的大军便沿着这条新修的通道,长驱直入攻向蜀国。
《围炉夜话》告诫我们:“贪字近贫。”
贪欲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贪财者被财所困,贪名者为名所累。
不懂得适可而止,再多的财富也填不满内心的空虚。
少一分贪心,少一分拉扯;少一分执念,多一分自在。
心里不被欲望填满,才能容得下宁静。
2、知足的人,最好命
《省心录》有云:“知足者贫亦乐,不知足者富亦忧。”
知足之人,看似吃亏,实则积福;看似让步,实则受益。
他们明白暂时的失去,是为了更长久的得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农夫王老汉,守着两亩薄田过活。
他家的田地不算肥沃,每年收成只够一家四口温饱。
邻村有户人家靠经商发了财,盖起青砖大院,雇了好几个仆人。
那家人每次路过王老汉的田埂,都会炫耀马车里的绫罗绸缎。
有人劝王老汉也弃农经商,过好日子。
王老汉却笑着摇头拒绝。
他每天天不亮就下田劳作,把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农闲时,他就陪着妻子织布,教孩子们认字。
即便遇上收成略差的年份,他也从不抱怨。
村里不少人跟风经商,有人赔得血本无归,有人为了赚钱常年在外,家里妻离子散。
唯有王老汉,守着两亩田,守着家人,日子过得平平静静。
《道德经》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修行境界。
知足的人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得失所困。
懂得珍惜眼前拥有,不会为得不到的东西苦恼。
内心平静如水,生活自然简单充实。
明白什么该取,什么该舍,看似失去很多,实则拥有整个世界。
知足者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足者常乐,故能享受真正的幸福。
《省心录》告诫:“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
人生在世,得失有定数,福祸有因果。
贪求人世的便宜,终会吃天道的亏;甘吃人世的亏,终能享天道的福。
为人处世最要懂得吃亏时不计较,得利时知收敛。
今天吃的亏,是明天的福;此刻让的利,是未来的运。
做人不必太精明,厚道才能长久;处世不用太算计,真诚才是根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