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向操场的瞬间,上千名中学生浑身湿透却仍挺直脊背,校方三次高喊“要不要继续?”——这究竟是热血青春的震撼教育,还是一场以“磨练”为名的集体表演?当雨水模糊了视线,我们更该看清:教育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
九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黑云压城,暴雨像泼水一样哗啦啦倒下来!
在广西某中学的军训会操现场,上千名“小兵”正穿着迷彩服站得笔直,等着展示这几天踢正步、站军姿的成果呢。
结果雨说下就下,毫不客气,噼里啪砸在孩子们脸上、帽子上、衣服上……迷彩服瞬间吸饱了水,紧紧粘在身上,像个湿漉漉的第二层皮肤。
![]()
可你猜怎么着?没一个人动,没一个人跑!他们就像一群被雨打湿的小松树,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盯着前方,仿佛在说:“就这?毛毛雨!”
说实话,这场面,又燃又让人心疼。老师们也没躲,一起淋着,教官的口令穿透雨幕照样响亮。
看台上的家长一边录像一边抹眼泪,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既骄傲孩子能坚持,又担心别冻感冒了。
就在雨最大的时候,广播突然响起:“同学们,雨很大了,要不要继续?”
学生齐吼:“继续!”
第二次问,还是“继续!”
到了第三次,连家长都掺和进来了,多数喊“继续!”
![]()
这一波操作,可让网友们吵翻了天!有人说:“这多民主啊,尊重孩子意愿!”
但也有人怼:“纯属甩锅!学校不敢做决定,把压力甩给学生和孩子——万一出事呢?一句‘他们自己要练的’就搪塞过去了?”
![]()
要我说,这压根不是真正的“民主”。
一群半大孩子,在集体氛围烘到那儿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说“不”?
就像演唱会现场,所有人都站着欢呼,你好意思坐着?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而不是理性选择。
学校真正该做的,是提前看天气、准备应急预案,该暂停就暂停——不是所有坚持都值得歌颂,万一生病发烧呢?
咱们中国人向来提倡“吃苦耐劳”,这没毛病。
但得搞清楚:吃苦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受罪!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有意义、有分寸、有备份计划的。
比如:
· 安全第一:雷雨天气户外训练?
· 尊重差异:不是所有孩子体质都一样,有人淋雨真会肺炎!
· 科学磨练:意志力不是靠淋一场雨就能练出来的,日常学习、体育比赛、团队任务,哪个不能培养韧性?
刻意制造苦难,那不是教育,那是折腾。
![]()
预案要到位,户外活动提前看天气预报,准备室内备用方案
该停就停,学校得扛起责任,不能让学生决定
个性化关怀体质弱的孩子就停止了,健康比形式重要
真正的好教育是教孩子怎么应对困难,而不是单纯体验困难
![]()
雨总会停,衣服也会干,但教育的温度不能只是一场“淋雨的浪漫”。
我们赞颂坚持,但不美化苦难;
鼓励磨练,但拒绝盲目。
真正的教育,是让人安心地成长——而不是提心吊胆地“坚强”。
希望下一次,学校能撑起一把“责任之伞”,
让孩子们在安全的阳光下,
同样长出挺拔的脊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