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拒攀高枝!毛主席堂弟硬气种地一辈子临终收到特殊汇款单
韶山硬汉活出真骨气临终北京侄女寄钱竟成全村泪点
82岁倔老头种地到死侄女李讷汇款单揭开毛家不为人知亲情线
1995年秋老虎正凶的时候,韶山冲里出了件怪事。有个驼背老汉大清早还在地里掰苞谷,晌午头就栽在田埂上再没起来。您猜这老汉是谁?正是毛主席正儿八经的堂弟毛泽连!
这事儿得从北京城里说起。那天李讷正在家逗孙子玩呢,电话铃突然炸响。接起来就听见韶山口音带着哭腔:"大侄女,你九叔走了…"电话这头李讷手里的小拨浪鼓"啪嗒"掉地上,七十来岁的人眼泪珠子跟断线似的——当年跟着父亲学写字的场景哗啦啦全想起来了。
要说这毛泽连真是个奇人!1949年天翻地覆的时候,北京城里派人来接他。好家伙,村里人都说:"连伢子你要当大官喽!"这老哥倒好,揣着两件补丁褂子就上了火车。见着当上主席的堂哥,开口第一句是:“三哥,家里田还等着我回去插秧呢!”
您瞅瞅,换别人早巴不得留在中南海了。可这倔老头愣是守着自己三间土坯房,白天种地晚上编竹筐。有年韶山遭了洪灾,乡干部要给他申请救济,他拍着桌子吼:“我哥当主席是为老百姓的,不是给我开后门的!”
最绝的是这老爷子活到82岁,临了还给乡亲们上了堂课。95年追悼会上,四十九个花圈摆得跟梯田似的——全是村民自发送的。您猜怎么着?连村头王瘸子都拄着拐杖送来二十个鸡蛋,说是当年饿肚子时老爷子偷偷塞过苞谷面。
北京那头的李敏李讷姐俩也犯愁。这丧事钱该咋出?两家人凑来凑去凑出两千块,搁现在也就两顿烤鸭钱。可那会儿李讷握着汇款单直哆嗦——她心里明镜似的,这钱要寄给九叔,就得瞒着所有人坐三趟公交车去邮局。
邮局小年轻看着汇款单直挠头:"大妈,收款人都不在了还汇啥钱?"李讷抹着眼泪笑:"汇的是心意,收的是传承。"这话说得,柜台后头的老会计眼镜片都起雾了。
要说这毛家人都一个脾性。毛泽连穷得穿草鞋那会儿,听说堂哥在延安睡土炕,倒乐得直拍大腿:"这才像我三哥!"后来他大儿子想参军走关系,老爷子抄起扁担追了二里地:“毛家人要脸!”
现如今韶山冲里还流传着段子:有年中秋节,北京给捎来盒月饼。毛泽连掰开一瞅是五仁的,扭头就分给村里娃娃。自个儿蹲门槛上啃红薯,边啃边嘟囔:“还是这玩意儿对胃口!”
您说这老头傻不傻?可就是这股子傻劲,让毛主席在世时逢人就夸:"我家九弟是块真金子!"后来李讷收拾父亲遗物,发现笔记本上记着:九弟泽连,可作全党镜子。
要说最绝的还是追悼会那天。村里小学老师带着孩子念悼词,念到"两袖清风"时,天上突然飘毛毛雨。八十多岁的王奶奶拄着拐棍喊:"连伢子显灵哩!他这辈子最见不得人铺张浪费…"话没说完,满山遍野的竹林哗啦啦响成一片。
这故事听着像编的?您去韶山革命纪念馆瞅瞅,玻璃柜里那张泛黄的汇款单还静静躺着呢。两千块的数字早褪色了,可汇款人栏"李讷"俩字,跟当年毛家老屋门框上的春联似的,越久越鲜亮。
毛主席后代也缺钱?李讷凑两千块背后藏泪点
毛家姐弟真情曝光:主席后人竟过成这样
2000元救命钱牵出红色家族隐秘往事
李讷捏着汇款单在邮局窗口站了老半天。这姐们儿可不是普通老百姓,她爹是开国领袖毛主席,可这会儿她攥着的信封里就装着东拼西凑的2000块钱。您可别嫌少,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这钱还是她和李敏几个兄弟姐妹把家底都翻遍了才凑出来的。
"岸平老弟亲启"几个字写得特别用力。要说这毛岸平也不是外人,他爹毛泽连当年可是毛主席正儿八经的堂弟。两年前韶山老宅翻修那会儿,李讷还跟这个表弟坐在门槛上啃过烤红薯呢。谁能想到现在要往信封里塞钱寄回去。
邮局柜台后面的大姐瞅着李讷直发愣。这大妹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脚上布鞋都磨出毛边了,哪像领袖家千金?不过汇款单上"毛泽东"三个字倒是让大姐手抖了三抖——敢情主席后人过得比咱平头百姓还紧巴!
毛岸平在韶山收到汇款单那天下着毛毛雨。邮递员老张把信封递过来时还打趣:"又是北京来的挂号信,你小子是不是中彩票了?“等拆开看见汇款单上歪歪扭扭写着"弟,你知道姐没钱,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这四十多岁的汉子当场就红了眼眶。
您别看毛岸平现在是韶山管理局的干部,当年他爹毛泽连病重那会,家里穷得连买药钱都拿不出。主席生前特意交代过不许给亲戚搞特殊,这不李讷她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凑钱给堂叔家救急。毛岸平摸着汇款单上密密麻麻的零钱数额,就知道几个堂姐准是把压箱底的积蓄都掏空了。
要说老毛家这帮后人可真有意思。李讷当年在五七干校喂过猪,李敏在工厂三班倒,现在日子好了还是改不了那股子轴劲儿。前些年有人想请她们出席商业活动,开口就给六位数出场费,结果姐妹俩愣是给拒了,说不能给老爷子丢脸。这回要不是堂叔家真遇上难处,打死她们也不会动这个钱。
韶山老宅的屋檐还在往下滴水,毛岸平攥着汇款单蹲在门槛上发呆。他想起父亲咽气前攥着他的手说:"咱们毛家人骨头硬,但心肠不能硬。"这话现在想起来直戳心窝子。北京那帮堂姐堂妹过得也不宽裕,这2000块钱怕是得让她们啃半年咸菜窝头了。
您还别说,这事儿在韶山当地传开后,不少老街坊都抹眼泪。当年主席回乡住招待所都要付房费的故事大伙都听过,可谁成想他老人家的后代真把艰苦朴素刻进骨子里了。现在堂弟家遇上事,这些北京亲戚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搭把手,这份情义比那两万块钱都金贵。
要说毛家人最让人佩服的,就是那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亲情。主席那一辈人早都不在了,可李讷她们愣是把这份家族情谊续上了。逢年过节总不忘往韶山寄点特产,遇上大事小情更是二话不说就帮忙。这不,毛泽连的丧事办得体面又庄重,全靠北京和韶山两边的亲戚们互相帮衬。
您猜后来怎么着?毛岸平把汇款单裱起来挂在了堂屋正中间。他说这钱不能花,得留着当传家宝,让子子孙孙都记住——咱们老毛家人可以穷,可以苦,但骨子里的情义永远不能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