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梁平区纪委监委在调查其他案件时偶然发现一条异常线索——袁驿中学对公账户曾向私人账户转账35万元。这个看似普通的转账记录引起了办案人员的警觉,因为涉及可能的学生经费,区纪委监委立即成立核查组展开调查。
比对账户基本信息后,核查组发现资金流向了该校报账员唐龙裕的个人账户。随着调查深入,一个令人震惊的挪用公款案浮出水面: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唐龙裕先后20次挪用公款共计660余万元。
01 监守自盗,学生经费成了私人理财金
唐龙裕,袁驿中学报账员,从业18年的“资深”财务人员。然而正是这位本该守护学校资金安全的人,却成了资金安全的最大威胁。
调查显示,唐龙裕将黑手伸向了多种公款来源:学校代收费用、财政资金,甚至学生生活补助备用金、寄宿生生活补助金这些关乎学生基本生活的“活命钱”也未能幸免。
“我以为只要最后钱不少,中途我先拿去买理财赚点利息,不会被发现……”面对办案人员的追问,唐龙裕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挪用200余万元学生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和理财产品,导致部分学生补助资金发放不及时。
02 漏洞百出,监管缺失让挪用屡屡得逞
此案暴露出的不仅是个人贪欲,更是系统性的监管漏洞。一个报账员为何能在近八年时间内,20次挪用巨额资金而未被发觉?
唐龙裕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直接将公款从对公账户转入个人账户。然而就是如此简单的操作,却一次次通过了所谓的“监管”,直到2025年2月才因偶然线索被发现。
案发后,6名相关人员因监管不力被追责问责,包括时任校长、分管财务的副校长、总务处主任以及区教委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工作人员。整个监管系统形同虚设,令人震惊。
03 全面整改,从个案惩处到系统治理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梁平区纪委监委向区教委发出监察建议书,要求既抓好“当下改”,又抓好“长久治”。
区教委印发《规范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自查自纠、交叉检查,建立台账式问题清单,严格实施销号整改。
2025年7月24日,梁平区纪委监委还组织教育、医疗系统相关党员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旁听唐龙裕案庭审,用“身边案”教育警醒“身边人”。
唐龙裕在案发前已将挪用的660余万元全部归还,但这无法弥补其对教育公信力的损害。2025年4月,他被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学生的各项资助经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财务工作者面对金钱诱惑时,当常思“利小失大”之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唯有守好廉洁底线,严守财务制度,才能确保每一分教育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不再让学生的利益成为个别人谋私的筹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