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有些新闻,怎么看都像是时空错乱。你说现在都2024年了,竟然还能看到主国苦口婆心劝殖民地快点独立,自己反而成了被“赖上”的一方。
有两个地方,波多黎各和法属圭亚那,主国美国和法国多次明里暗里表示,“你们要不干脆独立吧?”可这俩地儿——一个在加勒比,一个在南美——就是不松口,连公投都摆出去,票数一边倒,坚决不独立。咱说,这世道什么时候轮到殖民地赖着主国不走了?
要讲清楚这事,还得把时间线拉出来,一件一件捋。从1898年那场美西战争说起,波多黎各成了美国的“非建制领土”,有了美国公民身份,能用美元,随便进出美国本土,可就是没选总统和有投票权的国会代表。
美国其实早就在1952年给了波多黎各自治,立了地方宪法,总督议会该有的都有。等到了2015年,这地方债务爆了,欠了700多亿美元,直接宣布政府破产。美国国会2016年干脆弄了个PROMESA法案,设立财政监督委员会,一路拉扯到2025年,债务砍到只剩百多亿,但经济还是乱七八糟,失业率高,年轻人往美国本土跑的速度根本停不下来。
公投这事,波多黎各不止搞了一次,两次,前前后后一共七回,时间分别是1967年、1993年、1998年、2012年、2017年、2020年、2024年。
每次结果都让主国挠头:比如2024年11月5日的投票,支持独立的人基本上没几个,州制派占一半以上,剩下三个党派各守各的。美国国会也合计着,是不是把波多黎各升级成州,2023年专门讨论了S.3231法案,提了个2025年全民投票的日子,不过最后搁浅了。
说白了,美国其实没那么喜欢多出来个州,因为预算压力太大,还担心多出来一票支持民主党;而居民只在乎一点,独立后没了联邦援助、医保啥的,大量人会没饭吃,经济崩盘谁干?
法属圭亚那这边,故事得从17世纪说起,巴西和苏里南夹着它,一直是法国的地盘。1817年巴黎条约定下来,正式归法国。1946年升格为海外省,1974年又多加了地区身份,2015年行政架构再升级,和法国本土省份没多大差别。
经济上靠航天中心,库鲁航天基地从1964年建成,到2025年已经成了欧洲委员会火箭发射的大本营,带来工作和资金。
但除此之外,黄金、渔业、木材这些传统产业要么被非法采掘搞得一团糟,要么活力不佳。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麻烦多。不过法国给的钱够多,健保、教育、养老金一条龙,欧元一样可以用,欧盟资金也能拿。
独立运动其实十有八九是雷声大雨点小。2010年法属圭亚那搞了次公投,70%的人投票反对扩大自治权,压根不提独立。邻居苏里南1975年搞独立,日子马马虎虎,圭亚那靠油才稍微起飞,法属圭亚那没那资源。
最近几年,骚乱不少,2017年大罢工,2023年和2024年又有烧车堵街的抗议,要求法国政府多投点钱在医疗和教育。但真正喊独立的,是极少数本土左翼党派,主流社会还是盯着法国的钱袋和福利。
法国一边自己头大,每年掏几十亿欧元,心里有不爽,觉得太远太麻烦,但又舍不得丢掉航天基地这个宝贝。
2024年3月,马克龙亲自跑去访问,许诺多投钱,还要跟巴西合作保护亚马逊雨林,可独立从来都不是主流口号。到了2025年,法国在圣洛朗杜马罗尼新建监狱惹点争议,但还只是治安话题,独立还是没人买账。
怎么就变成了主国求独立,殖民地却硬说不走?答案其实全都藏在生活里。波多黎各人在乎美国护照、医疗救助、自由迁徙带来的安全感,用“风险厌恶”四个字形容一点不夸张。
独立意味着立刻得和破产、失业、高波动的社会环境打交道。法属圭亚那人则靠航天事业和法国高福利稳稳当当吃饭,欧盟身份本身就像保险,谁愿意丢了?这年头讲现实,没有谁上来就高喊民族独立,能活得安逸比什么都重要。
打个比方,1707年苏格兰跟英格兰联合的时候,苏格兰经济太拉胯,结果独特文化归独特文化,现实里还是选了联合。和波多黎各、法属圭亚那的选择一样,经济实惠压住了独立诉求。
还有1997年前的香港,英国殖民地身份带来了经济繁荣、护照权利,就是缺了完整主权。美法这两块海外领地,像极了那个年代的“半自治”模式,实惠远高于风险。
你再往古时候翻,罗马帝国也用过类比模式。很多被征服的城市,只要给了罗马公民权和经济特权,“自愿”附属于罗马,还能享受发展机会。
美法模式其实是历史的“变相复刻”,用实惠换忠诚。这种套路,不是殖民主义独家,也不是现代才有,千百年来都是社会稳定的护城河。
再说两地的共性,1493年哥伦布登陆波多黎各,1498年到达圭亚那,都是发现时就被欧洲人揣兜里。主国修路搞投资,可经济命根子还得靠外援。
居民有公民权却没完整政治权力,公投一波接一波,无论怎么折腾独立派都成不了气候。为什么?一是本地资源有限,全球经济波动随时能把小领土掀翻。
波多黎各历经债务危机更怕乱,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离了法国啥都不是。文化上一个偏拉美根,一个多元族群大杂烩,结果身份认同全往宗主国那边靠。
所以,说主国拼命想甩负担,居民死活不愿“出坑”,本质上是“结构性依附”。联合国未自治领地的自决权,按理说是高举独立大旗,但事实上两地公投用行动把这一权力转换成“选择安逸不冒险”。
国际法未定路径反而变成了政治现实的弹性空间。不独立不是没自决,只是自决的路子变了。
未来呢?波多黎各还在继续讨论州法案,法属圭亚那2025年6月会谈自治扩展。但说句实在的,这平衡能维持多久没人敢打包票。如果主国实在管不起或者形势生变,这些“赖着不走”的地方也许真得另寻活路。
看清现实,不独立、不分家的背后,是数以万计家庭、工薪阶层、小企业对安全感和稳定的执念。民族主义听起来热血,经济账单面前却小时候家里断电那种不确定感一秒击败理想。
最后再补一句,这世道变得太快,或许哪天一通大危机就让人们改了主意。但眼下,这两个海外领地,还是用选票把“赖着不走”写成了自己的时代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