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局长,以前在部队干到副团级,转业到地方后,先在别的部门混了几年副职,后来才调到这个单位当一把手。转业那会儿,地方工作节奏跟部队不一样,他得从头适应,处理些琐碎事,慢慢熬出来。单位之前挺一般的,员工收入不高,几年没啥晋升机会,大家干活没劲头。他来了之后,按政策办事,积极向上级要资源,四年里提了五个干部,福利也跟着上去了,单位整体精神面貌变了样。
当然,人都有短处,他闲着就爱喝两口,单位上下都知道。一次老战友来访,他自己开车去接,晚上喝多了,开车回家途中撞了人,伤得重。他主动报警,送人去医院,还卖了两套房,多赔了好几十万。结果判了一年,丢了职位和公职,从那以后就从大家视线里消失了。
刑满出来,消息传开,单位人开始联系他。先是现任副局长打电话,这人当初就是他提的,关系铁。副局长想请吃饭接风,他谢了,说身体得歇歇。其他人也打电话或上门,一个个邀请,他全推了,说领情了,饭就不吃了。大家这么积极,不是没原因,他以前管事时,对人实诚,帮了不少忙。
后来,有人私下问他为啥不赴约,他讲了几点:身份变了,别人聊工作,他插不上嘴;外出吃饭总得喝点,他出事后戒了,不想坏了别人兴头;还有,他觉得别人请客多少带点怜惜味儿,他这辈子要强,受不了这个。酒柜现在空空的,以前藏的酒都没了。
这事儿搁在当下社会挺常见的,好多官员出事儿后,出狱就低调了。像一些贪腐案里,那些局长级别的,判几年出来,社会关系全变样。以前围着转的下属,现在谁还敢明着请吃饭,怕沾边儿。网上搜了搜,类似案例不少,比如某些地方的住建局长,受贿几百万,判完出来,基本在家待着,偶尔有人看望,也就收点东西,不出门聚。
拿杨秀德来说,文山州住建局长,收了四百多万,判九年,出来后估计也得这样。资料显示,他利用职务帮人搞规划、资质,钱来得快,出事儿也快。出狱后,生活肯定变了,旧同事估计会试着联系,但多半被拒。社会就这样,落魄了,人情冷暖见真章。
再看其他例子,黑龙江有个局长,酒驾出事儿,判了刑,出来后单位人想表示心意,他也婉拒了。资料里提过,这种人出狱后,多选择安静生活,避免旧圈子。原因相似,话题不合,喝酒成忌讳,还有自尊心作祟。
广义上,这反映了官场生态。任职时,饭局不断,喝酒是常态,出事儿往往就栽在酒上。统计显示,好多贪腐案都跟饭局有关,推杯换盏间,利益交换。出狱后,拒绝请客,其实是种自我保护,不想再卷入是非。
从人性角度,同事请吃饭,本意是念旧情。他任职时,单位从低谷走出来,员工受益,大家记着这份好。但他推辞,也正常,出狱身份敏感,聚餐容易传闲话。社会舆论对这类人严,媒体一曝光,又成新闻。
查了些资料,司法部网站有报告,监狱改造后,出狱人员重返社会难,心理障碍大。像他这样,曾经领导,现在平民,落差巨大。拒绝邀请,或许是怕尴尬,别人无意中提起过去,戳心窝子。
经济上,出狱后生活紧巴巴。卖房赔钱,公职没了,养老金估计也受影响。同事请吃饭,他不去,也省了开销。资料显示,很多服刑官员出狱后,靠家人养,偶尔打零工,低调度日。
这事儿有内涵,提醒大家,位子上时,别太放纵。酒驾这事儿,年年宣传,年年出事儿。交通部数据,酒驾事故占比例高,局长级别的也不少栽跟头。出狱后拒绝聚餐,其实是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