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墨戎苗寨的银饰匠人以“生产性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路。在寨中的银饰合作社,老匠人带着学徒沿用木墩、铅模、牛角錾等祖传工具,通过“一人一锤,一物一魂”的哲学,将银块锻造成“花中有花,丝中套丝”的精妙纹样。
以银压领为例,这件标志性器型需兼用圆雕、浮雕及透雕技术:中心镂空银球可自由转动,其上银龙与下方银花形成动静相宜的视觉张力。制作时,匠人需将银条穿过32个由粗到细的拉丝眼板,最终得到比头发丝更细的银线,这一过程要求“心静如水,力道如春雨均匀”,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创新并未止步于技艺。年轻匠人将几何切割、双层浮雕等现代美学融入传统器型,创造出九龙杯、喜上眉梢拉丝手镯等特色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苗族银匠现场演示“花丝镶嵌”技艺,将直径0.1毫米的银丝编织成镂空牡丹,让世界看到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如今,墨戎银饰的“慢工出细活”不仅守护着文化的温度,更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了寨中就业。游客在工坊触摸到银饰上细微的手工痕迹时,便读懂了一件器物如何承载民族记忆、连接世界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