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致敬老兵 定格荣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系列专访之宋恩庆。
6月的北京,绿意盎然,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松柏郁郁葱葱。69岁的宋丽荣手捧鲜花,缓步来到红军墙前,站立在父亲宋恩庆的遗像前默默地三鞠躬。在她心中,父亲从未离去。父亲曾经给她讲述过的抗战故事,仍然鲜活地留在她的记忆深处。
![]()
宋恩庆,宛平县斋堂马栏村人,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平西、平北、冀热察一带从事党的工作,从发动组织群众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改革,到建立民主政权、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他先后任宛平县八区斋堂人民抗日自卫会(筹备)委员,昌宛县抗日救国会组织部长,中共昌宛斋堂区委书记,中共昌宛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平北地委常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首任昌顺县委书记兼十二团政委等职。
![]()
保卫平西抗日民主政权的峥嵘岁月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宋恩庆在革命运动中思想得到锤炼,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同年10月,经李广汉介绍,他与史梦兰、杜存训在西斋堂村杜存训家西屋一同入党,开启革命新征程。
![]()
△父亲宋恩庆的任命书
4月中旬,宋恩庆与邓华支队宣传科长夏侯斌等赴七区工作,在马刨泉村组织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时,因“大村事变”(地主反动武装自卫团反叛),宣传队紧急撤离,他在横岭被困十余天,幸得地方抗日武装保护。为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他不顾永定河湍急水流与浮冰,冒险渡河,傍晚抵达青白口后,立即致电县长魏国元,汇报自卫团布防情况并请求出兵。
“大村事变”威胁到新生政权与八路军,晋察冀党政军决定迅速解决。4月底,八路军分两路进军:南路由李湘营长带领直抵青白口、付家台;西北路由一营八路军与宛平县大队组成,在沿河城待命。战斗先从沿河城打响,县大队配合主力部队迂回至制高点,突袭西北线叛军;同时,八路军主力经田庄、八达岭抄叛军后路,叛军溃败逃窜。最终,“大村事变”被迅速平定,平西抗日民主政权得以巩固,宛平七、八区成为开辟平西根据地、挺进冀东的稳固基地。
![]()
开展平西敌后游击战争
![]()
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恨之入骨,一面扶植伪军设据点,一面实施“三光”政策反复“扫荡”。1940年秋,日军大举“扫荡”占领斋堂川,在多地设据点驻守,昌宛县大村均被占据。县委按指示,率部在斋堂川南北山坚持抗日,开展游击战争。
随后,上级成立昌宛县佐公署及党内县工委,宋恩庆任工委书记,辖六区、七区、前山区(仅七区为巩固根据地)。他牵头整顿各村党支部,从七区、前山区游击队抽人组建县游击大队。当时小股敌人频繁“扫荡”,宋恩庆等人边打游击边开展工作,与敌周旋。2月末,县委机关被敌人逼至端崖台,只能驻在草铺和石塘中。
![]()
“父亲曾对我提起,抗战时期斗争残酷,生活非常艰苦,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这年3月,前山区游击队出了叛徒,敌人趁着黑夜把区委书记王忠和游击队长等人睡觉的屋子包围了,先开枪打死了游击队正副队长等人,同时对王忠大喊:“投降不杀!”王忠等人誓死不投降,6位民族英雄壮烈牺牲。
还有一次,宋恩庆他们正在开会,通讯员跑来报告:“敌人已到潭柘寺孔雀庵,正往山上爬来包抄我们。”话音刚落,枪声就响起来了。他和林政委到山头一看,敌人来的黑压压一片,距离不足半里路,气势汹汹的向我方扑来,机枪、炮声响成一片。战斗打了一个多小时,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由200人组成的县区游击队被敌人打散了。“也许是苍天有眼,突然间山头上大雾弥漫,援救了抗日游击队,不然就不堪设想了。事后父亲情急加中暑害了一场霍乱病,后又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宋丽荣讲到这些还是心有余悸。
如今,红军墙前的鲜花静静绽放,宋恩庆的遗像映着松柏的苍翠——他曾在平西的烽火中守护新生政权,在敌后的山林里与敌周旋,用冒险渡河的勇气、死里逃生的坚韧,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那些他亲历的战斗、缅怀的战友,早已化作平西大地的红色印记;而他传递给后代的信仰与气节,也如同公墓里的松柏,历经岁月而常青。宋恩庆的故事,仍是我们回望历史、汲取力量的精神坐标,提醒着每一个人:山河无恙的背后,是无数人曾用生命守护信仰。
来源: 石景山区文联
编辑:王婷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