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导弹砸下去,萨那夜空炸成火海。8月28日,以色列对也门首都的空袭直接带走了胡塞武装行政机构首脑艾哈迈德·拉哈维和多名部长。短短几秒钟,一个政权的“神经中枢”被连根拔起。这不是战争的余波,而是精心策划的“斩首行动”。以色列的信号赤裸裸:敢在红海拦我的航线,就要准备好被连锅端。
胡塞通讯社第一时间确认,组织领导人马赫迪·马沙特发表声明,承认这是以军空袭导致的重大损失。新华社、路透社相继报道,消息传遍全球。萨那的街头还冒着浓烟,国际舆论已经在追问:这场冲击波,到底会把中东推向何处?
先看缘由。胡塞这几年被西方媒体骂惯了,说他们是“伊朗代理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自加沙战火爆发后,正是胡塞敢于在红海“硬碰硬”,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以色列相关目标,甚至直接拦截航运,才让以色列感到刺痛。胡塞的举动,既是为巴勒斯坦叫板,也是为自身博筹码。结果呢?以色列终于忍不住,从空袭加沙,直接延伸到空袭萨那,宣称要一劳永逸“解决麻烦”。
然而,问题远比以色列想象的复杂。拉哈维死了,部长们也死了,可胡塞不会死。一个靠山地游击战起家的武装组织,早已习惯了失去头目、重建指挥。以色列这一轮空袭,短期内制造了恐慌,长远看反而给胡塞提供了更多烈士叙事和复仇动员理由。被打掉的高层,未来很可能换来一轮更猛烈的袭击。红海本已风高浪急,现在只会更加波涛汹涌。
谁得利?以色列短期内展示了“敢打”的强硬形象,安抚了国内的鹰派选民。美国也跟着沾光,至少航运航道暂时缓解压力。沙特暗暗松了口气,看见昔日死敌挨打,笑而不语。可代价是谁的?是也门本土百姓,是一座座再度坍塌的楼房,是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难民。以色列的炸弹精准锁定高层,却顺带撕碎了无辜平民的生存底线。
再看影响。萨那的空袭不是孤立事件,它象征着中东火药桶被再次点燃。胡塞背后是伊朗,伊朗背后是整个“抵抗轴心”。以色列炸掉胡塞的高层,实际上就是在挑衅伊朗。伊朗会忍吗?不可能。伊朗外长已经放话,红海不可能因为一次空袭就“恢复平静”,恰恰相反,这会加剧对以色列的全面压力。可以预见,红海的袭击不会停,地缘的摩擦不会减,甚至可能升级为直接的伊以对抗。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角色。表面上,华盛顿继续唱着“以色列有自卫权”的老调,实际上心里最慌的就是美国。红海航线是国际贸易动脉,美国海军不得不长期驻防,已经拖得疲惫不堪。可特朗普政府偏偏为了政治表演,放纵以色列搞“斩首”,完全不顾后果。越是放纵,越是失控,美国实际上是在把整个中东推向深渊。
从国际秩序的角度看,这一幕堪称讽刺。联合国大会马上要开,美国却在纽约拒绝巴勒斯坦代表团签证,结果另一边以色列就在萨那大开杀戒。所谓的“国际规则”,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张废纸。今天轰炸也门,明天也能轰炸别的国家。霸权逻辑就是:谁不听话,就炸谁。至于什么主权、什么国际法,全都可以丢进垃圾桶。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一个最清晰的教训: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安全,靠别人保证是痴心妄想。以色列空袭也门,是霸权主义的延伸案例。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硬实力,没有稳定的战略纵深,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挑衅的目标。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让别人不敢乱动。
未来的变量在哪里?在于胡塞的报复烈度,在于伊朗的战略选择,更在于中俄伊是否会形成更紧密的合力。只要伊朗站稳脚跟,胡塞继续死磕,以色列和美国的“战略纵深”就会不断被拖垮。而中国在这一局面中的角色,就是坚决反对霸权干预,坚定支持真正的多极秩序,持续强化与中东国家的合作,让更多国家明白:世界不必永远在美国和以色列的规则下苟活。
所以,以色列的导弹虽然精准,但打不掉的是胡塞背后的怒火,打不掉的是伊朗的地缘纵深,更打不掉中东人民对反霸权的集体意志。拉哈维死了,但胡塞的战旗不会倒。萨那被炸了,但中东的怒火会越烧越旺。以色列自以为“安全加分”,其实只是点燃了一个更大的火药桶。这个火药桶什么时候爆炸,爆炸到什么程度,已经不再掌握在以色列手里,而是掌握在整个中东的愤怒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