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还没开场,联合国大会就被美国硬生生搅成了笑话。按理说,这可是全球最重要的多边舞台,连战火中的小国都能派人上台发声,唯独巴勒斯坦代表团在入场券上被卡死。阿巴斯和80名巴方官员的签证被一口气吊销,美方理由更是熟悉到令人作呕——“国家安全利益”。换句话说,美国手里拿着话筒,巴勒斯坦连上台机会都不给。
事情的荒诞在于,美方不只是拒绝了一个团队,而是粗暴动了整个联合国体系的地基。法国外交部长巴罗直接说了:联合国大会“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西班牙外长阿尔瓦雷斯也跟上,明确批美“不可接受”。爱尔兰更是罕见强硬,呼吁用“最强烈措辞”抗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一句话戳穿了本质——“巴勒斯坦有权在联合国发声”。这不是对错之争,而是最起码的国际规则问题。美国一旦开了头,今天能封杀巴勒斯坦,明天就能封谁的嘴。
别忘了背景:2023年10月以来,加沙地带血流成河,平民伤亡数字滚动上升。全世界要求停火、要求人道救援,美国偏偏站在以色列背后,一边运送军火、一边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护犊子。现在更进一步,干脆在外交入场券上“卡人”,顺手帮以色列清场。以色列外长萨尔立马表示感谢,直言这是“再次支持以色列”的“大胆举动”。看看,戏演到这份上,谁还看不出美以之间的勾连?
更扎眼的,是欧洲内部的撕裂。西班牙、爱尔兰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加拿大等也在9月联大期间准备动作。这说明什么?说明“承认巴勒斯坦”的大潮已不可逆。美国这边死死护着以色列,甚至不惜破坏联合国基本规则,欧洲部分国家却在往前走。这不是简单的外交分歧,而是美西方内部的战略裂缝。美国一心为以色列保驾,欧洲则在考虑自身声誉、考虑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说到底,美国拒签巴方代表,就是三重信号:第一,继续为以色列兜底,哪怕顶着全球舆论压力;第二,把联合国当成“自家院子”,想让谁说话就让谁说话;第三,把所谓“国家安全”当万能挡箭牌,拿来粉饰一切霸凌行为。可问题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看见:美国不是“规则维护者”,而是“规则破坏者”。
这对中方意味着什么?机会与风险并存。机会在于,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不满正在积累,中国的立场天然占据道义高地——始终强调公正、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反对双重标准。风险在于,美国的“霸权手段”一旦常态化,不只是巴勒斯坦,任何挑战美国利益的国家都有可能被“封口”。所以,中国不仅要继续在安理会、联大等场合力挺巴勒斯坦,更要联合更多国家揭穿美国的双重标准,把“谁在破坏规则”摆到台面上。
美国嘴上喊着民主自由,实际却是剥夺发声权;口口声声讲多边主义,转身就把联合国当工具。这样的双面操作,注定要翻车。更何况,当欧洲盟友都开始忍不住开口批评,美国的孤立只是时间问题。拒签巴方,不仅是对巴勒斯坦的羞辱,更是对联合国的打脸。对美国来说,也许是一时爽,但长远看,这一步走得太狠,正在加速透支它本就摇摇欲坠的信誉。
所以,这件事不只是巴以冲突的延伸,更是世界格局的缩影。美方今天的傲慢,恰恰在提醒所有国家:唯有真正的多极化,才能避免被一个国家随意扼住喉咙。巴勒斯坦的麦克风被夺走了,但全世界的耳朵还在。谁在公然撕毁规则、谁在践踏公义,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