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若对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稍作考察,便会发现一个显著差异:日本是唯一将其君主称为“皇”,且明确使用“天皇”称谓的国家,而欧洲同样实行君主立宪的国家,普遍采用“国王”或“女王”之称。
为何日本仍执意延续这一特殊称谓?这并非历史的偶然,而应被清醒地视为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未能被彻底清算所遗留的政治后果。
回顾其国号变迁可知,现今日本宪法所规定的正式国号为“日本国”(にほんこく/Nippon-koku),而在1889年至1947年间,日本对外扩张所使用的国号实为“大日本帝国”,该名称源于《大日本帝国宪法》,并随着其二战战败而被明文废止。依照战后所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日本法理上已从“帝国”降格为“国”。
既已如此,其君主称号本应随之更改为与“国”体相符的“国王”或“女王”,然而日本却刻意保留“天皇”称号——这一做法显然超出单纯的习惯延续,其背后隐藏着某种政治意图与身份焦虑。
值得警惕的是,除中国之外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包括英国、法国、美国与俄罗斯——均未在官方语境中接受“天皇”(隐喻自己为神族的君主)这一称谓,而是统一将其君主译为“日本皇帝”:
英语:Emperor of Japan
法语:Empereur du Japon
俄语:Император Японии
这些国家通过语词选择,从法理和外交层面拒绝承认其“天”冠之位的正当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仍沿用战争时期的“天皇”之称,便显得格外值得反思。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出于“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不愿将“皇帝”这一中原王朝至高名号用于他国;另一种解释则倾向于承袭传统的惰性,称“改称会引起日方抗议”。
然而若从更深层审视:继续使用这一饱含神权与帝国记忆的称号,是否在无意中迎合了日本部分势力试图模糊历史罪责、重塑国族神话的政治意图?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其未被彻底整肃的帝国意识?
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审视与战略警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